金璇:大陆房产的真实需求

金璇

【大纪元5月21日讯】房价政策出的急,但是房价仍然居高不下。

政府意欲为何?显然大陆不希望房价继续爬高,增加社会危机的爆发率。

这个意图能实现吗?

此前笔者分析过的中国大陆社会结构“二板块论”,谓大陆社会分裂为同国不同天的两个经济气候:一个板块享受经济增长与繁荣,另一个承受经济衰退与贫穷。在这个结构中,房地产起什么作用?处于什么位置呢?

首先,房地产是分裂两个板块的主要表面现象之一。房价每冲高一个段位,就甩下一部分人。以深圳为例,2005年以前,很多市区的楼盘房价仍在1万元人民币以内,但是到2007年,2万元一平米的房子就比比皆是。此时,相当大一批正在拚命挣钱买房的市民,彻底绝望,沦为终身买不起房的无产阶级。从此房价的起伏,都跟这一大批市民失去了联系:他们被抛弃在衰退板块。

其次,房价的腾飞,使得房产变异成为增长板块人群的投资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增长板块的人群早已有了超过生活需要的住房,并且不断地从所拥有的住房中获取利润。他们获取的利润刺激着他们进一步购买更多的房产,赚取更多的利润,于是房子的买卖与居住的需要失去了必然的联系,反而与货币发行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货币发行越多,增长板块人群手中的现金越多,买房需求越大。因此已经连续几年患流动性过剩疾病(市面上现金过多)的中国经济,买房需求就异常增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房价上涨与实际住房需求没有关系。这是由“二板块”结构的互不相同性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能惠及衰退板块,几乎全数为增长板块所独享。虽然开发商总拿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增长说事儿,但是近几年造成房价突飞猛进的原因,与此无关。并不是说这个需求不存在,恰恰相反,这个需求十分巨大,上亿的城市居民需要住房。但是这部分需求是无效的需求,是来自于衰退板块的需求。这就意味着,这部分需求不仅现在是无效需求,而且将长期是无效需求,因为处于增长板块的投资品地位的房产价格还会上涨,而处于衰退板块的人们的收入将会下降,其需求无效化的程度还在加深。

房价不受实际住房需求的影响,只受投资需求的影响。所以增长板块里面的现金越多,房价就越高。

房价也不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因为决定房价上涨的因素,并不是政府采取了鼓励房价上涨的直接措施。2009年房价同样因为政策因素一度下跌,市场一下子冷下来,但是没过几个月,房价便迅速窜起来,炙手可热。经验证明,只涉及到房产的政策,最多只影响很短一段时间。只有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才能打击到房产价格。

当然,很多富裕阶层的人不一定非要靠贷款才能炒房,他们自有的庞大现金存款本身对于投资品就有需求。但是这一部分对房价构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大陆人对于自己荷包的钱还是比较理性使用的,不敢在房产投资上过于追高。但是银行贷款的使用就不同了。用贷款买房,对于在银行内部的关系户来说,比把钱用到其他方面还强一些,所以银行是不会反对的;对于投机者来说,用贷款炒房子,有百利而无一弊,亏了是银行的,赚了是自己的。所以,使用银行贷款炒房子才能把房价推到不可理喻的高度。温州炒房团用的不是银行的贷款,主要是自己的钱或者集资于民间,但是其起到的作用其实只是在信贷宽松的政策背景下弄潮而已,他们的钱并不能左右大局。一旦房价走势不乐观,炒房团就立马转向变成炒煤团。

银行贷款对于大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来讲,一向是不用白不用。而即使要用,也没有多少好的去向,比较而言,房地产始终不失为一个好去向。即使亏了,第一,没亏自己的企业,第二,个人没有揣腰包里,谈不上犯错误,所以即使房价稍有不稳,这些钱在市场里面却稳得很。这样一来,压价政策也就很难奏效。

所以,真正能够影响到房价的,其实是货币供应政策。一旦为了刺激经济扩大信贷,就会带来房价上涨。2009年的4万亿人民币贷款盛宴,直接造成了本轮房价的冲高与居高不下。GDP增长是保住了,表演了一场全球独一无二的增长秀,但是其结果之一是进一步撕裂了中国社会。

由此可见,这次房价调控政策是否有效,关键看货币供应量是否有效紧缩。由于货币供应量密切牵动着经济增长数字,相应的密切牵动着政权的合法性,可见采取这一个实质性的行动可能性比较小;可是货币供应量继续保持这么多,房价就还要上涨,势必影响到“维稳”。可谓左刀山,右火海,无路可走。

即将在各地陆续铺开的征收房产税的政策,一方面增加了房奴们的负担,加剧了他们的衰退深度,另一方面,却并不能起到抑制房价、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社会撕裂就像一辆无人驾驶的车,在陡坡上急速下冲。@

(大纪元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李梅:中国新政调控房市 骑虎难下
浙江农民工的“柜族”生活
北京官方严查房市违规行为
中国楼市新政“满月” 房价仍高位挺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