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中年乐活族:由因公忘私得到的启示

高桥祥友(Yoshimoto Takahasi)

人气 4
标签:

我以医生为专职工作,但从大学毕业以来,已经换了四次职场了。当然也有人从大学毕业后,便直接考上母校研究所,留下来做研究,接着在同一所大学任教,便一路待到退休年龄。

然而,这样的例子绝对是例外,反而是像我一样数度更换职场的人才是一般现象。但尽管换过工作环境,但医生身份依然不变,这点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

不过,光只是拥有医生证照是不够的,这也是我经常对年轻医生苦口婆心的建议。在目前这个时代,自己拥有何种优于他人的能力,并以实际行动证明是非常重要的。

包含个人特质、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与其他医疗同仁协调的能力等,都是身为医生所必备的条件,如果连这几点都做不到,还有具备其他能力的条件吗?以精神科医生为例,要如何磨练出自己的能力呢?

从医学院毕业之后,通过国家考试,取得医生证照,空有这些是不够的,这只是踏出研究大门后,被称为医生的第一步。

倘若无法取得所谓精神健康指定医生的国考资格,便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精神科医生,换言之,必须取得此资格,才有资格被称为精神科医生,也才能立定医生的地位。

接着要致力于专门研究,例如取得各学会认定的医生资格。精神医学所包含的层面非常广,于其中选择自己专门的领域并深入研究,举凡精神保健、咨商心理学、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医学、老年精神医学、职场精神保健、精神药理学、司法精神医学等,为了比其他医生更专精其自己擅长的领域,势必得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

除了取得医生执照,并拥有专门领域的深厚学问之外,在目前的社会中,更需要具备其他能力才够。

英文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是众所皆知的,我对学外文非常有兴趣,从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菲律宾语、中文、韩语等都曾学过,最近则开始尝试阿拉伯语,学外语不只是单纯学习语汇对话而已,若能事先了解其文化背景,则更能增加学习的趣味。

我的求知欲很强,各种语言都想尝试,如果是年轻人的话,我建议先把英文彻底学好为佳。

不管是听说读写,都能毫无障碍的使用英文沟通,因为在网路上搜寻到的资料,八成以上都是英文网页,而且资讯情报非常广泛。

我个人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是在1981年左右,当时欧洲人的英文口音非常重,几乎听不懂,甚至有拒绝以英文发表的知名欧洲精神科医生。

然而从1990年开始,欧洲人的英文变得较为清楚易懂,尤其是年轻人更能以流畅的英文沟通,这是自从欧盟成立以来,首度感受到这样的变化。

在亚洲举办的会议亦然,大多数的场合都是以英文当作共通语言。在这样的社会情势下,拥有充足的英文能力,用来当作沟通的手段是非常迫切需要的。再者,若能事先具备这项能力,也更能深入自己专门领域的学问。

在拥有英文能力的前提之下,前述的专门领域的知识及经验也是非常重要,如果无法在专门领域中拥有足以向世人发表的学问,不管英文有多强,也是不值一提的。

接着,还有了解最低限度的电脑知识。并不要求艰深的电脑能力,但至少要会文字处理、表格计算、资料处理、简报软体、网路应用等最低限度的能力,否则难以因应工作需要吧!

以轿车为例,距今3、40年前会开车的人,一定也很了解轿车的构造,简单的维修都不假他人之手,如果不会基本的维修知识,似乎就失去驾驶资格。

然而到了现今,即使是不了解轿车构造的人,也能轻松驾车来去自如。电脑不也是这样的道理吗?

电脑刚推出时,有许多人都会写程式,如果不会,似乎就无法使用电脑,但现在即使是小朋友也会玩电脑。若能掌握最低程度的电脑知识就足够了,但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就不可能完成国际性的工作。

因此,除了必备的英文能力之外,在专门领域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学识,接着就是最低限度的电脑知识。

现今的社会已经不是只要取得一张证照,就能一辈子不愁吃穿的时代,因此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英文沟通能力及最低限度的电脑能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上班族不也适用于这样的标准吗?除了必备的英语及电脑能力外,财务方面的专业及经验均不输他人,若能独立作业,并协助公司步入常轨而借此磨练自己,那么在公司内部的评价一定很高吧!

另外,若再具备丰富的法律常识,在需要专业法律知识的场合时,便能在公司与律师之间扮演窗口的角色,这也不失为一个向公司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吧!

单想凭着因公忘私的精神奉献给公司,就希望一生能受到公司庇荫的时代早已过去了,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向公司表现自我价值,并且培养即使换跑道也不必担心的技能才是必要的。@(待续)

摘编自 《下一站,不再为公司而活》 大好书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21世纪绿能新经济力(2)
21世纪绿能新经济力(3)
MVT全方位企业流程检测(2)
MVT全方位企业流程检测(3)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