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艺术第一”印第安茅屋有典故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5月5日讯】(大纪元记者杨天仪剑桥市报导)美国女高音歌唱家贝弗利‧希尔斯(Beverly Sills)曾说过,“艺术是文明的标志”。作为世界著名学府的哈佛大学,对于艺术创作及教育极其重视。

五月的哈佛校园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氛,从4月29日至5月2日连续四天,在此举办了年度的哈佛五月艺术节“艺术第一”(Arts First 2010)。该节日为世界最大规模之一的高校艺术节,全面展现学生们的艺术才华。

艺术节中,哈佛大学的校园、礼堂、课室、剧院、音乐厅、图书馆、教堂、露天剧场和草坪上等十多个地点,同时举行多项艺术活动,内容有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节目的演出,也有雕塑、陶瓷、摄影、绘画、公众艺术的展览。室外的表演包括在哈佛院舞台上的现场拉阔音乐会,科学大楼附近有教小朋友们自制陶瓷艺术品,大草坪上有学生的创意艺术品展出等。而室内就有十二个场地进行不同的表演活动,此外还有杂志艺术展、摄影展等。

艺术节的焦点之一是周六下午的“表演节”(Performance Fair)。94个表演团体及个人参加了表演节的活动。内容从歌剧、喜剧、无伴奏合唱(cappella)、管弦乐、室内乐、流行音乐、摇滚乐、民族音乐、爵士乐、钢琴独奏、中国国乐、音乐剧、鼓乐、芭蕾舞表演等,学生们不但参加演出,很多更加参与创作及编排,充份显示哈佛人的艺术修养。
值得一提的是在哈佛院的草坪上摆设了一个印第安茅屋(Wetu),此茅屋用以纪念让哈佛得以发展至今的1650年宪章(Charter of 1650)。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学校成立后很快就面临财政困难。“纽英仑福音传播社团”向哈佛提供了资金运作,但前提是哈佛要向原住民提供教育。 哈佛1650年宪章保证了向印第安人提供教育,并在1655年在哈佛大学现址建立了印第安学院,教育当时五个印第安部落的领袖人物。

除了印第安茅屋外,周日在哈佛还有印第安人的艺术节。印第安人在草坪上身着土着人皮革服,头插长鸟毛,在草坪上载歌载舞,并邀请观众一起围圈而行,共同庆祝印第安的传统文化。

本年度的哈佛大学艺术奖牌授予了70届哈佛学生嘉芙莲‧劳德(Catherine Lord),她现为视觉艺术家、作家及艺术馆长。这项艺术奖自1995年开始设立,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是2004年的奖牌得主。◇


印第安茅屋(Wetu)。(摄影:杨天仪/大纪元)


马勒第一号交响曲之花之乐章( Blumine )。 (摄影:杨天仪/大纪元)


“哈佛早期音乐社团”在布树堂的合唱表演。(摄影:杨天仪/大纪元)


苏格兰音乐表演。(摄影:杨天仪/大纪元)


爱尔兰竖琴表演。(摄影:杨天仪/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众议员要求将马总统哈佛演说列入国会纪录
马英九哈佛视讯演讲 列美国会纪录
马英九哈佛视讯演讲被列入国会记录
数学家丘成桐夺数学奖最高荣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