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裔民族爱肋排 旅居维也纳的私房餐馆

陈彧馨 撰文、摄影

人气 14
标签:

在维也纳如果是星期一,中午多半很小心地点个沙拉,或者从小公寓带两颗西班牙进口的甜橘充饥,绝对不浪费钱在食物上。说起来很小气,其实这么做,是为了晚上必然的大餐。

位于市政公园附近,有间肋排专卖店。餐厅门面看起来不太起眼,但相当深,可以坐不少客人。我不谙德语,若纯粹是自己经过,无论如何不会进这间不起眼(但看起来好像又不便宜)的小店,但这间餐厅却是希波打牙祭的小馆,据说相当美味。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有最吸引贫穷留学生的经典关键字“吃到饱”。

虽然对于旅行者如我,奥地利的餐饮费用不管以哪个角度来说,都不算太贵,特别是从吃顿饭像是吃金子似的瑞士,以及四处都贵气森森的巴黎游历方毕,维也纳的标价显得可亲。但对于久居于此的贫穷留学生,毕竟还是两回事。

“如果可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煮,真要去外面吃就是意大利面或吃到饱。”希波对于自己在维也纳的饮食经验差不多就是这么一句话。根据我对好友的了解,这表示希波也擅于烹煮调理包。另外身为收集狂的他,大概收藏了“所有”在维也纳提供“吃到饱”服务的地点。

“我最推荐这一间。”果然是收集狂的希波在检视具有相当分量的珍藏名单后,指定了这间肋排店。此间肋排店只有每星期一这天提供吃到饱服务,菜单内容是一人一杯啤酒、一份炸洋芋,以及随便你点的烤肋排,全部总共13欧。差不多是平常日子单点一份肋排的价格,确实相当便宜。

虽然我对奥地利菜色不甚有信心,对于咬起来犹如炸过头的干巴巴维也纳炸肉排也兴趣缺缺,但奇妙的是此地的烧烤类都好吃极了。我推测本地人最擅长的就是与烤箱相关的料理、大火烘烤的食品,至少截至目前为止所吃过最美味的烤肉大餐,的确就在维也纳。

这一点说起来是很奇怪的事,固然目前维也纳仅是中欧的蕞尔小国,但在历史上曾经是盘据整个多瑙流域的奥匈帝国。帝国中心的哈布斯王朝历经千年统治历史,照理说,应该足够培育出某种程度的饮食水准,但却没有。

这里真正有名的是咖啡文化,对于上咖啡馆的穿着讲究、拿来搭配咖啡的甜点讲究,就只是这样。

我见过维也纳人穿着简便的短裤、衬衫在餐厅吃一盘10~20欧的排餐,却没见过什么穿着轻松的人在咖啡馆喝一杯3欧的咖啡。此地的人气质不建立在价格上,而是泛泛在条理分明的生活规则间。

呃!大约如此,确实调理优良的料理,全部都是最简单的“粗食”。比如烤肉、肋排,以及跟细致的法式可丽饼长相完全两样的“维也纳可丽饼”。

冒着金色泡沫的赠送啤酒毫不含糊地上桌。不管是在哪种餐厅、咖啡馆或酒吧,啤酒都是绝不会出错的选择。这里不论哪种厂牌的啤酒都相当甘美,若是出门用餐,身为贫穷留学生代表的希波,必定都会点上一杯。

“其实喝水也是可以的,不是吗?”固然饮料单上偶尔会出现啤酒与可乐价格几乎一样的状态(这里啤酒说便宜还真便宜),但小钱也是钱,刚开始,对于希波上餐厅必点饮料的行为有点不解。

“没办法!”希波耸耸肩。“这里的人吃饭如果不点饮料不太礼貌,因为侍者的薪水很低,主要靠小费和饮料钱抽成。不信你转头看看,有没有哪桌没点饮料。”听闻此言,我左右看看,果然如此。

其后也自然养成习惯,菜单从饮品价钱看起。不过在各种餐馆点过各式便宜饮料,啤酒始终是首选。

“维也纳的肋排相当有名,除了这间算是私房口袋名单,其实许多背包客会讨论的还包括‘长荣空姐热爱店’和‘老饕肋排店’,虽然也都不差,不过怎么算,都没有这家划算。”

餐厅的气氛温暖,我跟邻桌食客带来的小狗相处愉快,边听希波说话,鼻子却止不住嗅闻空气中美味的香气。烤肉上桌了。

要是饿得不得了,非要大吃一顿才行,还真的应该来此处!三大块烤成深蜂蜜色的肋排油淋淋盛在厚重的大木头盘上,香气四溢 (难道这是平常一份的分量)。木头盘酷似砧板,边上摆着炸得略微焦黄的洋芋块。肋排软嫩地近乎烂化,暖呼呼地引诱人大口大口吃下。

“续盘该不会也是豪迈地一次来三块吧?”埋头大吃时不由这样想。左近如同我们这般贪小便宜的客人不太多,大部分的人还是点着没有折扣的其他菜式,非常不能令人理解。

我们将啃得干净的骨头堆叠成塔,在盘子上成果丰硕。这间餐厅的门口摆着一只大黑熊标本,微笑的模样看起来也像对这间餐厅提供的美味相当满意。捧着饱足的肚子,经过黑熊时,猛然注意到黑熊胸前有块白色勾纹,就像是台湾黑熊。

--转载自 华成图书《爱在日落破晓时——我的巴黎.维也纳》@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林辉:一位联合国专员在中国的特殊经历
奥地利公用电话亭变身 供电动车充电
红领狐猴遭母弃养 维也纳动物园人工喂奶
世界宜居城市排行:维也纳独占鳌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