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国史馆复古风 新址重现古迹风华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佳霏台北11日电)迁入原为日据时代递信部的国史馆,不仅将陈列正副总统文物,并透过精细的修复,让这栋已成古迹的建物,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今年10月将穿越书本,让人们真实体验古迹之美。

走进博爱特区,邻近总统府的国史馆,有股静谧优雅的气质。这栋建于1924年的市定古迹原为日据时期的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1971年由交通部接管,交通部于2006年搬迁后,行政院核准国史馆拨用,今年4月揭牌使用。

这栋建物曾两度遭受重击,一次是1945年台北大空袭,当时的递信部屋顶中弹3枚,窗户全毁;最近一次是2003年5月15日,1名男子驾驶装有15桶20公升汽油的货车,冲撞建筑正面圆拱门而引起大火,1楼入口处及广间受到波及。

不过,成为国史馆新址后,这栋建筑已浴火重生,走进其中,恍如走入时光隧道般,处处展现复古风格。1楼广间及2、3楼的爱奥尼克式柱、仿古吊灯、磨石子材质的宽敞楼梯,以及大厅灯座融入台湾亚热带南国风情水果图案,精致的装饰风格,让观赏者惊叹不已。

由于递信部建造时日本刚发生关东大地震,以及考量邮政汇兑、电信通讯的功能、科技性,设计者森山松之助注入许多当时象征进步构造的营建元素,以砖造承重墙结合钢骨和钢筋混凝土(R.C)作为防震建材,可用手转动的百叶电卷窗的防火防盗设计、4座厚重的古老金库,以及当时最先进的电梯、消防设施,都是建筑史的活教材。

将在10月开放的总统副总统文物馆内,国史馆特别保留3处漆(口食)墙。漆(口食)壁涂是日据时期的轻隔间做法,在木条及灰泥作为底材的壁上,从底涂、中涂、面涂,一层层铺上石灰、麻绒砂浆,最多可做到7层,具有防火、调节湿度、防霉等功能。

从小处着眼,不难发现修复者的用心。像是毫不起眼的楼梯木造扶手,修复时得先考证扶手纹路,用高科技的环保剥漆剂溶解油漆而不污染木头质感,最后再重新油漆,让民众可直接感受木扶手的历史质地。

看到这些成果,负责古迹修复规划设计的陈文龙建筑师事务所专案经理林正雄说,不到两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跟其他古迹主管机关不同,国史馆对还原历史看重的程度毋庸置疑。林正雄说,“旧瓶子要装新酒还是装可乐,关键是业主识不识货”;不识货的话,金库大门、泥塑吊饰、电卷铁窗等活生生的史迹,一不小心就被毁掉。

“古迹就是要保留真实的古董,但要让现代的人使用它,有些是冲突的,合适于原古迹性格的再利用才能彰显古迹的保存价值。”林正雄这样看待这栋重新展现风华的建筑,国史馆也等待着民众入内与古迹对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