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温州市政府出资1,000亿救市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0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肖恩综合报导)随着温州市企业老板“跑路”的越演越烈,近日温州市政府要求各银行业机构确保实今年初确定新增贷款1,000亿的目标。此一看似救助企业的利民决策却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绝大数网民反对这一拿纳税人的钱送给富豪及具有官方背景富人的再次热钱炒作。

据新华网报导,温州市政府在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温州将以“组合拳”形式应对“民间借贷风波”,其中要求银行业机构“不抽资、不压贷”,要求各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确保实现年初确定新增贷款1,000亿的目标。试图为企业争取喘息时间。

温州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还表示,10月8日起,温州市、县将上下联动,组织工作组进驻全市县级以上银行支行。

温州富商大逃亡的背景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宏观调控、银根抽紧的大背景下,温州民间借贷空前活跃,上半年累计发生民间借贷485.5亿元,民间借贷利息疯涨至3~5分,个别甚至达6分至1角。由此导致诸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发生老板潜逃、跳楼自杀等。

目前,温州已有上得了规模的29位企业老板跑路,又有不知多少上不得台面的小作坊式的企业卷铺盖走人。尤其是入秋后的九月凉意更甚,跑路潮亦愈演愈烈,有跑的慢的已被可预测的恐惧逼的跳楼了。到目前,至少已有80多家企业老板逃跑、企业倒闭,仅9月份就发生26起之多。

企业在得不到国有银行对民间实业贷款支持的情况下,采取了民间高利贷融资的办法,并投向了看似高利润的房地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导致了资金链的断裂。

网友:借高利贷者以投机炒作者居多

天涯网友“翩翩孤舟”在其博文中分析说,要总结此次温州的“跑路”危机,最简明扼要的核心所在便是金融短板,通俗的说法就是高利贷链条。真正借高利贷者以投机炒作者居多,真正的实业投资是不需要如此巨大资金支撑的。从爆出的资金链断裂者动辄几亿、十几亿的欠款可知他们借的钱绝不是去投资自己所经营的实业了。

“翩翩孤舟”更在其博文中强调,政府控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对民间实业的支持兴趣从来就不大,它们的冷血不次于高利贷机构,民企想要贷到一笔款子所需付出的心血和腐败成本,基本相当于变相的高利贷,这又谈何金融支持经济呢?民间高利贷这颗金融核弹随时都会引爆。

网友“轻舟泛月2010”则认为,真正做实业的,尤其是中小企业,只要能开的下去,几年下来多少是有积累的,月息2分都不会去长借,偶尔调个头寸1到3个月是有的,生意上赚回来就还上了。现在这些“跑路”的,无非都是把钱去炒房、炒黄金炒去了。

网友“sun999sea”则直接了当地说,还有一股最重要的疯狂追求政治与经济双重利益的炒作力量,他们为了“鸡的屁”GDP政绩和黑色经济利益,与行政化垄断国企、房地产商及其炒作者结成高度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用行政政策乃至不惜以行政暴力乃至谋杀等方式(如钱村长)疯狂掠夺社会资源为己有,而后转移到国外。这,才是真正的症结!

专家评说

早在2009年,就有经济学学者郎咸平对这种“放弃实业去炒楼”的行为提出过警告。

郎咸平认为,一些人不敢投实体经济,因为投资经营环境恶化了,只有炒楼。

郎咸平还指出,真正拉动经济往上走只能是靠实体经济。毕竟,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国富民富的根本。

2009年,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小康财智》采访时也称,“由于制造业难搞,又有通货膨胀的预期,这让部分温州资本决定出手,在资金没有很好出路的情况下,房产行业毕竟是温州资本经验积累最多的行业,在大多数温州人看来,楼市有涨有跌,但还是不错的投资领域。”

2011年大陆《第一财经日报》曾报导,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70%的中小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甚至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郎咸平更是在最近的博客中,进一步分析了错误的金融政策和实效的税收制度是导致大陆炒房团产生的根源。

(责任编辑:贝利)

 

相关新闻
欠债20亿浙老板失踪  或引爆温州信贷危机
温州10天7老板失踪 借贷“跑路”扩散
数十温州老板“跑路” 当局称仅是前奏
“跑路”风未过  一温州老板率先跳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