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天生气质:跟着你一辈子的真本性(1)

杰若米.凯根(Jerome Kagan, Ph. D)

人气: 239
【字号】    
   标签: tags:

打从娘胎后就跟着你一辈子的“真本性”

玛乔莉是一位引人注目的16岁高中女生。她穿着白色上衣,扣子整齐地扣到脖子,拘谨的坐在位于波士顿郊区自家客厅进行三小时的面谈。

刚开始,她对于学校生活、兴趣方面的应答十分简洁、和缓,与其他青少年没什么两样,但她有点坐立不安,不停拨弄头发、脸颊与衣服,不由自主的露出苦笑与眨眼。人类通常只在紧张或不安才会不停眨眼。

玛乔莉告诉访谈人员薇莱丽,她与父母关系良好,也有几位知心好友,成绩大部分拿A,运动偏好网球与足球。

现在,她开始准备明年必须送出的大学申请书。她的近期目标是成为老师。然而,当薇莱丽深入探索玛乔莉担忧的事情与心情时,她的答案则与时下青少年不同。

玛乔莉在重要考试前一天晚上会失眠;遇有重要表演的前夕更会紧张到呕吐。她不喜欢与陌生人相处,会全身不自在。

目前她最担心的是,班级旅行将前往华盛顿特区,她不知如何和不熟的人度过这几天,没有搭乘地铁前往波士顿的经验,也不想这么做。

她经常做恶梦,脑中常出现父母亲发生车祸的想法。令人讶异的是,不管是老师还是朋友,从未发现玛乔莉心中的恐惧。他们认为青少年难免如此,不至于要看心理医生。

几天前,薇莱丽与另一名同样引人注目的学生丽莎面谈。丽莎住在邻近社区,个性与玛乔莉截然不同。当天,她穿着合身运动衫以及短裙,双脚随性的蜷缩在沙发上。

她告诉薇莱丽她很喜欢变化,喜欢造访陌生的地方。她不仅是班长,也是学校合唱团与足球队成员。

晚上她可以睡得很沉,鲜少做恶梦,学业成绩优异,考试前夕也不会感到忧虑。她回答问题通常伴随着微笑或突如其来的大笑,从丽莎的姿势与表情可以感觉她十分自在、放松。

尽管这两位女孩同样都在充满爱的家庭长大,居住在拥有优良学区的宁静社区,但从前20分钟的访谈中不难看出她们的个性南辕北辙。

玛乔莉与丽莎的差异不禁让人联想起电影《天生冤家》中谨慎、忧郁的菲力克斯,以及随性、有趣的奥斯卡。两人的个性差异十分明显,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两个人的个性完全相同。

人类气质是造成此种差异的主因。近年来,生物学研究更揭开了每个人独特气质档案的神秘面纱。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分盛行佛洛伊德的理论。大部分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医师认为玛乔莉和丽莎的差异,来自于家庭环境、与朋友的感情以及相处模式不同所造成。

这些专家认为玛乔莉的表现与母亲的态度有密切关联。她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遭到严厉斥责或愤怒,以致于玛乔莉对自己那强烈的性幻想、以及嫉妒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姊姊,会感到内疚。

反过来看,丽莎父母放纵的态度,让丽莎即使对兄弟姊妹产生嫉妒、或偶尔与男友发生关系也不会有任何罪恶感。

1950年代,我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到耶鲁大学研究所期间,环境影响性格差异的理论一直是我奉行的圭臬。生长在民主党的犹太家庭,我时常质疑母亲的观念,她认为先天特质才是决定气质的关键。

我还记得,我在DNA结构共同发现人克立克的著作上,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不”字。那本书主要是阐述,人类行为主要决定于大脑的化学物质。

我母亲的想法来自于她的直觉,完全没有受到其他心理学家影响。她相信人一生下来就有不同的情感与习惯,这些想法从未因我的质疑而有所动摇。

西班牙有句古老谚语,“天性与相貌会跟随你进坟墓”,与此不谋而合。只是没想到自己用来解释期望、怀疑或紧张情绪,也源自于某些直觉。

当我还在幼稚园时,常有忧虑与口吃的现象,偶尔也会做恶梦,我曾经认为这与我在学校被反犹太同学当成嘲笑对象,以及对我保护过度的母亲与严厉的父亲有关。

几乎每个青少年都曾有紧张、徬徨的时期,也都曾试着厘清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有些人可能就此误入歧途。

有些青少年其貌不扬,比同侪矮小或肥胖,在课业上无法达到高标,甚至是自己喜欢的科目也没有好成绩,在运动场上表现笨拙,被小团体排挤,常被父母责备,有酗酒的父亲或患有忧郁症的母亲,住在贫民区,生长在一个大众都敬而远之的环境或区域。

也因此,大多数青少年将上述提到的理由视为他们身陷苦海的主因,即使真正原因并非如此。

通常,来自于中产阶级或正常家庭的青少年,将所有不满归咎于父母,因为他们想不出任何可责怪的对象。

至于来自于贫穷家庭的青少年,则是将过错转移到邻居或同侪身上,即使他们的父母与中产阶级的父母一样吹毛求疵。

我深深相信父亲阴晴不定的脾气,母亲的强力约束,以及其他人对我出身背景的偏见,都是造成我困惑的主因。

那么,在耶鲁毕业后的10年,究竟发生什么改变了我原有的观念和看法呢?

1961年,我和莫斯(Howard Moss)参加一项纵向研究,观察71名年约30岁的西南俄亥俄州成人的人格特质,从此我开始对自己深信不移的信仰产生质疑:环境真的能影响人的气质、性格吗?

这项实验是由安提亚克学院中的菲尔斯研究中心主导。当我还小时,研究就已经展开,主要观察人在出生3个月到青春期这段时间性格的变化。

当时我负责与长大成人的研究对象访谈,莫斯则负责评估这些人幼年时期的各项特质。换言之,他不知道研究对象成年后的特征,我也无法得知这些人幼年时期的状况。

当时的访谈结果竟与我母亲的观念不谋而合。访谈中,有10个人表示他们在3岁以前特别胆小、害羞、怕事,以致于成年后对未来常有不确定感,遇到重大事件必须由父母或配偶替他们决定。

此外,他们也不从事冒险性活动,更别说接受各项挑战。其中胆怯程度最高的四个人分别选择音乐老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为职业,这些工作较不容易发生突发状况,即使发生了也还在他们可以掌控的范围。

另外三名胆怯程度较低的人,则是从事较具变化的职业,分别为高中足球教练、自行创业以及开工作室的工程师。
同时,我也对于极度害羞、与极度大胆两者间不同的特质印象深刻。

当较胆小的人处于压力或紧张状况时,他们控制生理反应的交感神经系统可能比较活跃。

交感神经系统沿着脊髓分布,主宰身体许多功能,如心跳或血压,当人面临威胁时,交感神经负责做出“迎战”或“逃跑”的反应。胆小的人另一项特质是遗传自父母高大、瘦长的身材。

我无法将这些特质归类为后天的影响,因此我和莫斯在后来合著的《从出生到成熟》中提出,幼童表现出极度害羞、或极度大胆的差异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因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生气质”。我先前所信仰的“环境决定一切”遭受重大打击。

我信仰的理论第二次受到挑战是在1970年代。当时我与凯斯勒(Richard Kearsley)和泽勒佐(Philip Zelazo),针对3个月到29个月的华裔美国人与高加索白人婴儿进行一项研究,在这段期间观察地点不是在托儿所就是在家中。

令我惊讶的是,华裔美国婴幼儿都比白人更加安静、胆怯,就像之前在菲尔斯研究中心遇到的那些人,他们曾经是十分害羞的孩童,交感神经系统较容易处于亢奋状态。

这些实验结果就是我母亲说的“与生俱来的特质”,也是现代心理学家所称的“性格差异”。后面章节会详加阐述华裔美国人与高加索白人由于基因不同而产生气质差异。

此外,许多研究指出,品种相同或相近的老鼠、狗或猴子自然的会聚集在同一个地方,避免与其他外来品种接触。除了上述理论外,我也深受纽约两位精神病学家汤玛斯(Alexander ¬omas)与却斯(Stella Chess)影响。

他们在1960年代提出的论点震撼所有精神科医生。汤玛斯与却斯认为,每个人在长大成人前就拥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是所谓的生物特点。“环境”两字无法全盘解释儿童性格的发展历程。

根据父母亲的描述,汤玛斯与却斯提出造成婴儿展现不同行为的九种气质,包括婴儿行为与心情的可预测性、活动程度、对新刺激的趋避倾向、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活力、反应敏感度、情绪控制、专心程度、注意力长短。

以上所述让我原有的成见一扫而空,并激起我更深入研究“气质”的欲望。我的研究所学生、且现今为布朗大学教授的寇尔(Cynthia Garcia-Coll),以这方面的研究作为论文题目。

当时她观察许多21个月大的幼童接触陌生人、事、物的反应,结果证实有些小孩很害羞,有些则不然。

害羞与否这两种天性会一直持续到幼年时期。这群害羞幼童的交感神经系统指数,与菲尔斯研究中心实验表现胆却的3岁小孩,以及华裔美国小孩完全相同。@(待续)

摘编自 《真本性的影响力!最新最震撼的心理学追踪研究 小心你的“不由自主”:出生90天后就跟定你一辈子的“天生气质”》 大写出版社 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