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届柏林电影节获奖片冷热门大盘点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2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田宇柏林报导)第61届柏林电影节2月19日晚颁奖揭晓。伊朗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Nader and Simin, a Separation)一举拿下了最佳电影金熊奖和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从而成为本届柏林电影节上的最大赢家。

不政治也政治

伊朗故事片《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简称《别离》)是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里唯一的一部伊朗片,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极大关注,这其中有电影节评委会成员,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不久前被伊朗当局以“危害国家安全”罪投入监狱的因素。

从柏林电影节开办以来,这个与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和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并列“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影展就被戴上了一顶“政治为先”的帽子。上个世纪60年代末,柏林是德国左派运动的一大中心,身处政治漩涡当中的柏林电影节很快起又挂上一个“不步美国后尘”的标签。熟悉柏林电影节的人都知道,商业大片无论拍的多么有水准,故事讲得有多么奇妙,明星阵容多么强大,也很难像有异国情调的影片一样受到柏林电影节的宠爱。从前年抱得金熊的中国片《图雅的故事》到去年的土耳其影片《蜂蜜》,柏林电影节今年一脉相承地把最亲切的目光投向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异国他乡──今年的新宠是伊朗。


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影片《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是本届电影节上的最大赢家。(Sean Gallup/Getty Images)

《别离》得奖毫无悬念,不少媒体事前都预见到这部情节像侦探片一样曲折、演技高超、引人深思的影片会成为本届电影节上的最大热门电影。《别离》讲述了两个伊朗家庭的故事。由于一个富裕家庭的女佣突然流产,在如何确定“罪与罚”的问题上,两家开始了无穷尽的争吵,直到一方被要求对天发誓时,才真相大白。影片折射出了当代伊朗社会所存在的冲突。尽管内容丝毫不涉及政治,但这部影片获最佳电影奖的事实本身无疑也是柏林电影节抗议伊朗当局关押具有自由思想的电影导演的一次政治宣言。

异国情调

柏林电影节是欧洲最大的观众电影节,每年有30万人会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内涌入柏林的影院,很多观众为了购买一张电影票,凌晨就去售票点排队。柏林电影节受到德国观众追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国人爱好旅游,不少人有兴趣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有异国情调的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深受欢迎。

本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将最佳剧作奖授予了以阿尔巴尼亚的一个古老复仇习俗为题材的电影《血腥的宽恕》(The Forgiveness of Blood)的剧作家乔舒华‧玛斯顿 (Joshua Marston)和安达米昂‧穆拉台(Andamion Murataj )。


最佳剧本银熊奖:美国导演乔舒华‧玛斯顿(左)和编剧安达米昂‧穆拉台
(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血腥的宽恕》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习俗对现代阿尔巴尼亚人的困扰。影片的主人翁尼克17岁,他梦想着中学毕业后开个网吧。尼克的妹妹露迪娜15岁,她的梦想是上大学,而一场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打碎了这两个孩子的梦想。为了保护自己的哥哥,尼克的爸爸失手打死了邻居而被控犯有“谋杀罪”。他为了躲避警察,逃离了村庄。根据阿尔巴尼亚一条古老的习俗,血债血偿,在这样的情况下,尼克家的任何男性成员出门都可能被仇家打死。他们只能被封闭在家里,不能出门半步。从此,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了露迪娜的身上。故事表现了阿尔巴尼亚的两代人面对古老习俗时的不同处理方式和他们之间的冲突。

少言寡语

除了异国情调之外,今年的柏林电影节还有什么特点?一个泰国电影导演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幽默地说:“今年的入选电影不仅要有异国情调,还有少言寡语,节奏缓慢。”

仔细观察本届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影片,发现这位导演说的不错,尽管竞赛单元里有情节紧凑,节奏很快、明星汇聚的美国片《商海通牒》和英国导演拉尔夫‧费因斯执导并亲自出演的大片《科里奥兰纳斯》(Coriolanus),但这两部获奖呼声很高的电影最终都与金熊、银熊无缘,而参赛片里的韩国片《爱,不爱》,墨西哥片《奖励》和阿根廷片《神秘的世界》的确都拥有情节缓慢的特点。

《奖励》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阿根廷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成长故事。这部影片的摄影师Wojciech Staron和负责制作设计的Barbara Enriquez分别获得了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最佳艺术成就奖。


摄影师Wojciech Staron和负责制作设计的Barbara Enriquez
分别获得了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最佳艺术成就奖。
(JOHN MACDOUGALL/AFP/Getty Images)

在沉默方面最登峰造极的影片是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Béla Tarr)执导的《都灵之马》。《都灵之马》是本届电影节上最独特的文艺片,全片2.5小时。在整部电影里,观众看到的只有一匹马、一驾马车、一个车伕、车伕的女儿和半桶土豆,除了短短的几句对话外,听到的只是永不停歇的风声。在记者专场上,影片才开始半个小时,就不断有记者退场,有记者事后幽默地说:“单调的风声是绝妙的催眠曲”,自己看了一半,睡了一半。


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Béla Tarr)以影片《都灵之马》(The Turin Horse)获评委会大奖。
(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都灵之马》是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的息影之作,获得了本届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贝拉‧塔尔本人在颁奖仪式上把他电影作品中“少言寡语”的特点也发挥到了尽致:他在接过银熊之后,不理会评委请他发表获奖感言的邀请,半句话都没说,转身就离开了颁奖台。

本届电影节的另一个冷门是德国导演乌利胥‧柯雷(Urich Koehler) 执导的故事片《嗜睡病》。《嗜睡病》讲的是一对德国援非工作人员的异乡生活,德国媒体对该片的反映极为平淡。尽管这部电影事前普遍被认为没有得奖的希望,柯雷却最终因此片荣获最佳导演奖。


德国导演乌利胥•柯雷(Urich Koehler)影片《嗜睡病》(Sleeping Sickness)
获最佳导演银熊奖。(Pascal Le Segretain/Getty Images)

相关新闻
柏林影展 聚焦3D和新锐导演
第61届柏林影展竞赛片名单
【柏林电影节】看点:神秘的萧韦岩洞
61届柏林电影节开幕 华语片无一入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