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空气指标不符 民众健康堪忧

【大纪元2011年02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黄静荣香港报导)香港空气质素持续变坏,影响市民健康,亟待改善。香港大学医学院昨日公布的研究断定,港府过去至今提出的空气质素指标都未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不仅不能保障公众健康及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反而会为香港带来人命及经济损失。

料致重大人命财产损失

港大研究人员指出,若以世卫的标准估计,政府新提出的指标可能导致每年额外死亡1,860人、92,745人入院治疗及520万次求诊,造成社会每年因而损失约港币200亿元。

该研究分析环境保护署提供的2005至2010年的空气数据,发现政府迄今的空气质素指标未有计及人口、路边污染的水平及对健康的影响,而且有关的指标容许污染超标次数低过世卫所定的年度平均水平。港大批评指标太过宽松,比世卫最差的基准更差。

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在2000年和2005年更新空气质素指引,但港府至今仍未更新在1987年制定的香港空气质素指标。港大研究断言,政府如果以新建议的指标作为环评标准,将会低估空气污染对市民健康的影响及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导致空气污染物平均浓度高于2010年的水平。

容许额外超标 危害市民健康

研究显示,港府不遵从世卫指引,额外容许较多的污染超标次数,会造成香港全年平均污染浓度上升,对市民健康特别是儿童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危害儿童肺部的生长发育,引致心脏病、中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和许多其他可能造成提早死亡的健康问题。

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林大庆教授强调:“政府完全没有考虑现有的医学和流行病学来制定一个有效降低污染的策略。如果新建议的指标被引用在环评条例上,那么香港的儿童将会无限期继续暴露在这种不适宜呼吸的空气中。社会不可以因为短期的既得利益而牺牲儿童的健康。”

该学院麦洁仪教授指出,空气污染会加重卫生保健系统的压力和损害生产力,从而产生严重的经济负担。她说:“因空气质素管理不善所致的货币代价和转嫁外界的成本(外部成本),将由每一个香港市民去承受。”

港大医学院建议政府尽快依照世卫指引,采用有科学根据的方法制订一个可靠的空气质素指标,以保障公众健康。

相关新闻
港网媒主编失竞逐记协主席资格 曾受访官媒背景博客
香港水务署透露正检讨加水费
研“绿在区区”营运延长3小时 港推积分换超市券
市建局十月起 推三条中上环导赏团路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