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网媒主编失竞逐记协主席资格 曾受访官媒背景博客

人气 227

【大纪元2024年06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原定寻求连任的香港记协现任主席陈朗昇,早前在收到有来自代表“权威说法”的消息后,决定不连任。在今次执委会换届选举提名期最后一天,香港网媒“透视报”主编、资深记者李敏妮就高调公开宣布参选记协主席,并批评香港官员破坏第四权,是想法愚蠢。不过,李敏妮在最后因她的其中一名提名人撤销提名,只得一人提名,提名不足未能参选。

翻查资料,李敏妮本人及其创办兼任主编的“透视报”,言论却屡屡流露亲建制,甚至反记协的立场,但是部分文章却在近期下架。

李敏妮曾接受被指具有中共官方媒体背景的大陆知名网志“靖海侯”访问,曾称香港传媒是2019年反送中运动“暴力示威背后的庞大力量”,并指责传媒选择性对抗争者的暴力视而不见,同时将警方执法时的“错失”无限放大。

限期前未补交提名丧失资格

李敏妮曾历任英文报章《英文虎报》及《南华早报》记者。5月31日下午,她在自己任主编的“透视报”fb专页发文,宣布当日早上到记协办公室递交提名表格,参选记协主席,其并上载7张图片,阐述参选理念,当中包括采访时的照片及造型照,并标明此文宣有摄影师及设计师,明显有所准备。

记协于当日晚上发新闻稿指,新一年度执行委员会换届选举收到2人报名参选主席、一人报名参选副主席,以及13人报名参选理事,经核实后发现其中一名主席参选人的两个提名中,其中一个提名人已向记协表明撤销提名。由于截至下午6时记协仍未接获补交提名,故该主席参选人提名不能被视为有效。

成立“透视报”
源于不满传媒反送中期间合理化“暴力分子”

不过,“透视报”本身知名度不高,其fb专页由2020年4月5日成立至今4年,追随用户仅有约1,300个。

翻查资料,李敏妮曾经在2021年,与大陆博客“靖海侯”开展“传媒人香港对话系列”,讲到“透视报”的成立。

当中李形容反送中抗争是“黑暴”,并指当时香港的传媒,“包括电视台、电台、传统的‘大报’和新进的网媒,都选择性对其暴力视而不见,同时把警方执法时的‘错失’无限放大。”

她又批评称,传媒“以偏颇的报道为暴力分子巩固道德高地,合理化他们的行动,于是激发更多市民参与抗争,增加社会对政府、员警和内地的仇恨。”并指责称传媒不忌讳地成为“洗脑机器”,加深社会仇恨,反问“这是传媒应守的公义吗?”又称“这实在令我非常痛心和愤怒,并激发我在没有资源下成立‘透视报’,希望重建中肯报导。”

李敏妮在2022年8月29日,曾经以透视报主编身份,在“透视报”专页发文,称“我们不是黄扮蓝,因为由始至终我们都不是蓝色,亦从未是黄色”,是“中肯持平,黑白分明”的媒体。到去年3月20日,该报又发文指其“不是蓝色,也不是黄色,更不是红色。我们没有任何颜色,更讨厌颜色!”

转载靖海侯多篇文章

与李敏妮对话的靖海侯,近年不时就香港时局指点江山,经常被人称为“大陆知名blogger(博客)”、“资深媒体人”或“央媒驻港记者”,不过真实身份甚少人知。其多年来在《大公文汇报》、《思考香港》等香港亲共媒体有写专栏。

翻查“透视报”网页,其“论者”一栏,即有“靖海侯”的专页,从2020年11月起到今年1月,转载靖海侯数十篇文章,并简介其为“内地知名博客,资深传媒人”。

在2023年7月9日,靖海侯于其微信公众平台发表题为《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香港》,提到有人担心《国安法》导致香港独特性消失,属于过度解读,但港府官员、议员不分轻重拿《国安法》做事;《国安法》被广泛利用作推销个人政策的杀手锏、变了做不成事的挡箭牌,批评他们宁左勿右。另外,靖海侯较早前亦曾撰文炮轰香港建制派议政能力,一度引起香港广泛关注。

“透视报”狠批记协社论下架
政纲提“延续记协精神”成疑

李敏妮发表参选记协主席的新闻稿中,提到“传承并延续记协不屈不挠的精神”,政纲中其中一点为“延续记协精神,令记协生存下去”。她又强调自己重视人权,记者生涯中获得的11个新闻奖,“其中许多与人权有关”。

不过翻查“透视报”的fb专页,曾经在2020年9月26日发文,分享该报当时题为“沉默的传媒,是时候发声了!”的社论,赞成警方不承认记协发出的记者证。但是现时按入该fb贴文的连结,该社论现已未能显示。

本报透过互联网备份网页“Wayback Machine”,查到该社论在今年2月28日备份的原文。该文围绕当时警方表示将修改《警察通例》中的“传媒代表”定义,不再认可由“香港记者协会”或“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发出的记者证。

社论中13度提及“记协”,称有人拿着记协所发的记者证,假冒记者“在现场以‘新闻自由’作盾牌,不经意地参与暴乱”,又批评记协在当时起的过去一年,“对传媒以政治立场先行偏颇报导社会事件,以及假媒体的问题,视而不见、装聋扮哑。不但如此,记协还滥发记者证,犹如为假媒体‘助攻’,引致传媒行业乌烟瘴气”。

该文更赞成警方修改《警察通例》的做法,是“根治假记者的问题”,口径与当时官方及屡屡批评记协的党媒,同出一辙。

称“捍卫新闻自由”
质疑记者查册权力

李的政纲中,又表示她会“捍卫新闻自由,令传媒发挥第四权”。

不过再翻查“透视报”的fb专页,曾经在去年6月10日,发表题为“终院对蔡玉玲的无罪判决,是否公道?”的社论,称“由于私隐的关注,除了调查报道牵涉重大公众利益的原因之外,我们不同意传媒可以拥有无规范的查册权力”。当时正值《铿锵集》前编导蔡玉玲的车牌查册案终极胜诉,但是整篇文章无提及蔡玉玲就2019年“721事件”报道查册,是否牵涉重大公众利益。

与上述的社论一样,该文现已被下架,本报要透过Google页库存档,翻查在4月24日备份的原文。

该社论形容“很多人以为判决是香港争取新闻自由的一个小胜利”,但是称指出“法庭在事件上强调要维护新闻自由等人权,结果将导致侵犯私隐的人权,是对法律很大的讽刺”,更反问“知情权是否大于一切?”,又针对记协,反问“根据香港法律,传媒是本应拥有查册权力的吗?哪一条法律赋予传媒这个权利,还是记协自订的标准?”,并称“我们认为新闻自由是有底线的,不应该被滥用”云云。

有文章针对部分权贵

“透视报”声称“没有任何颜色”,其他文章或报道导,亦针对部分权贵。例如其去年7月29日的社论,即批评立法会议员张宇人倡导下的中大校董会改组,“是控制其他大学的前奏”,并形容大学的学术自由、大学自主一旦失守,只会令人不再相信《基本法》的有效性,“一直声称保护香港什么什么、打倒黄丝黑暴的一班人,其实是新一批摧毁香港的人。”

近期该报发表多篇文章,跟进大坑西邨重建,但是该报在fb专页称采访期间,遭警察“大声呼喝”,在5月28日发文指“警察昨天大声呼喝本报、也呼喝到场了解事件的居民的态度,又有否涉及‘公众地方行为不检’罪?”@

相关新闻
记协主席陈朗昇:坚持捍卫香港新闻自由
陈朗昇连任香港记协主席
【新闻五人行】车撞中南海 北京内外不太平
港记协前主席杨健兴谈23条:空间少风险多 不回避敏感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