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讲求速效的就医迷思

张文华

人气: 75
【字号】    
   标签: tags:

这是一个10倍速成长的时代,越来越快的车子、飞机、上网速度。看惯了快速转动的时代巨轮,大家变得习惯于心急、不耐。

求快,让我们可用的时间变多,算是使生命变长的另一种形式。但是,这种“事事急”的习惯,有时却只换得暂时性时间变多、生命变长的假象。事实上,真正得到的可能是生命品质的变差。而且,在把眼光放远之后将讶然发现,其实生命正在变短!因为,不经大脑思考的“急”,往往换来的不是效率,而是“呷紧弄破碗”,得不偿失!

速成的就医文化
你知道我们将要谈什么吗?麦当劳的快速点餐车道?不是!2小时快速相片冲洗店?快速减肥中心?都不是!我们要谈的是台湾人的特产:速成的就医文化。什么?看病也要速成?不信,你看看以下这位老阿嬷:

“医生啊!我这个幼孙仔发烧,可以先帮他打个针吗?”老阿嬷抱着小孙子进来,我都还没和她的孙子打过照面,就自个儿先开起处方来了。

我有点啼笑皆非的问她:“欧巴桑,你的幼孙仔是怎么了?”

这下更绝,她竟然回我:“我哪ㄟ知影(我哪知道)?我呐知影,就免来找医生你啊!”

好像也对嘛,就是不知道生了什么病才带孙子来找我!问题是,既然不知道是什么病,为什么要急着退烧?烧本身不是病,它只是疾病外显的症状之一。所以,我们该急的是查明发烧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急着退烧。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医师急着想知道发烧的原因,而老阿嬷只想快点让她的幼孙仔退烧,怕他烧坏了脑子。

其实,除非烧到摄氏42度以上,否则发烧并不会烧坏脑子。确实有某些情况需先退烧,比如有热痉挛或是癫痫的小儿,为了怕因体温过高诱发痉挛发作,必须及早退烧。否则,轻度的发烧对病情的恢复反而有帮助。

当然38.5度以上的高烧,可能因极不舒服而影响小儿的胃口及活动力,进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这时医师就会处方退烧的药物。

错误观念
不过,很多大人会对小孩子的发烧过度担忧,我们来听听以下这位妈妈的抱怨:“医师,你开给我女儿的药都没有效耶!”

“怎么了,咳嗽和流鼻水都没改善吗?胃口及活动力好不好?”

“是都有改善啦!胃口及活力也不错。不过,这两天烧都没有退到完全正常耶!”

又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退烧只是让患者较舒服,退到完全正常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体温即使降到完全正常,也只是安抚了心急的父母,对小儿的病情并没有帮助。所以,我常告诉患孩的父母:只要小孩的胃口不错,活动力也正常,就不用担额外的心,只要按时服药,注意观察就可以了。

老阿嬷要求帮她的孙子打针,这也是台湾固有的就医文化之一。很多人喜欢打针,不但自己要打针,还会要求医师帮他的儿子、孙子打针。在台湾早年,医疗院所用来打针的是经煮沸或高压消毒后重复使用的玻璃针筒。而台湾人特别喜欢打针,讽刺的是,消毒不完全的玻璃针筒就成了各种经血液传染疾病的媒介之一。也算“台湾第一”的B型肝炎带原盛行率,可能就是这样造成的。

现在的针筒都是用一次就丢掉的抛弃式针筒,不再是传染疾病的可能途径。但注射是一种不得已的给药方式,只有在少数情形之下才有必要,比如:无法经口服用药物时(呕吐厉害、食道狭窄)、有必要缓解极不舒服的急性症状时(痒得睡不着的荨麻疹、痛得冒冷汗的肾绞痛)、经口给药缓不济急时(脱水时、急救时)。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注射给药都是多余的,对病情的复原并没有多大的助益。可是很多人可不这样认为,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位年轻的妈妈:

“医师,可以麻烦帮我的小孩子打个针吗?”20岁出头的年轻妈妈怯生生的问着。

“我想应该不用打针,吃药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打针呢?”

“因为打针比较快好,不是吗?”

“打针不会比较快好,除了预防针外,我自己从不打针,我也不帮我的小孩子打针。如果打针那么好用,我为何自己笨到不会用?如果打针会让病比较快好,健保局岂不是要鼓励医师多多打针,因为可以少花点健保给付嘛!”

“可是……,如果不帮他打针,回去我公公会骂我耶!”

唉~苦口婆心,好说歹说,她都听不进去,就只是想拗支针来打!打针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她不惜抗衡医师的处方,千方百计,不打一针不为快吗?真是难解的患者心理啊?

面对疾病的正确心态
对绝大多数的疾病来说,打针真的不会让病好得比较快。想想看,打针的药和口服的药是大同小异,只是给药方式不同。打针时因为不需经肠胃道吸收的过程,所以药效发作较快。对急性不适症状的快速缓解或有帮助,但其药效也是在几个小时内就消失殆尽了,对整个病情的改善并没有什么作用。不但不会让病好得比较快,反而增加注射部位感染及伤害的机会。比如,有人认为台湾早期长见的青蛙腿(一种臀大肌纤维化的疾病),可能就和经常打针有关。所以,这种迷信打针的文化应该加以破除。

疾病带给我们身心的苦痛,谁不想速速去之而后快?可是不要忘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你所认为直达康复的捷径,说不定正是通往苦难的歧途。可是,要怎么分辨是康复捷径或苦难歧途呢?你只能相信专家!

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里,资讯的取得容易,但要深入了解却常力有未逮。囫囵吞枣的知识,常包藏着半生不熟的误解。而自以为是的误解,正是沟通困难的根源。

所以,我常说:“要相信专家。”虽然,这世上有不少的假专家,但是,相信经过验证的专家,我们的胜算还是比较大。毕竟,青春有限,而学海无穷,我们没有太多的生命,能去穷究所有的事理!

--转载 华成图书《医师VS.患者,谁有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