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权威的依赖:水户黄门心理

船川淳志

人气 79
标签:

第一种依赖,就是依赖权威的形式。如果用“水户黄门心理”来称呼,应该很好了解吧。

这是日本最长寿的电视节目之一,而每一次的故事几乎都是相同的模式:饱受坏人虐待的村民,最后被阿助、阿格和黄门大人拯救,只要大喊“你没看见这个印记吗?”问题就解决了。

因为观众听到这句经典台词就能一吐怨气,所以就娱乐节目来说也就够了。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还真有许多人一看到有人拿出这种“印信”来,思考就马上关机了。

好比说,有人发问道:“为什么必须‘集中与选择’呢?”结果对方回答:“因为这是董事长说的。”或是“因为这是营运上的判断。”完全没有对“为什么”做回答。不过比起自暴自弃地说“不就是因为‘集中与选择’吗?”的人,或许还稍微好一点就是了。

各位身边应该有非常多类似的例子吧。“因为之前看电视,那个○○先生也是这样说的啊!”“大学教授 ○ ○先生是这样发表的啊!”﹂ ……大概就像这个样子。

同样的,媒体上常常看到的“根据专家说法”,也是一句该注意且“没经过大脑思考”的句子。

当然包含我本人,所有写书的人也都不例外。野崎昭弘先生在《诡辩逻辑学》(中公新书)里面,就写到“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是很方便的。

只要说‘这是歌德说的’,听起来就合理多了”。不只是歌德,其他像亚里斯多德(Aristotle)、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帕斯卡(Blaise Pascal)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托尔斯泰(Leo Tolstoy)、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凯恩斯(John MaynardKeynes)、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等等,都是在各个领域上很好用的人名。

例如在管理学上,就常常看到“杜拉克(Peter Drucker… )曾经说过 …”、“麦克.波特 (Michael Porter)曾经说过 ……”等等的句子。

当然,我们必须对各种专家的意见洗耳恭听。我所写的著作中,也引用了不少专家先进 的见解。

毕竟自己的知识与见解是有极限的,而引用也可以有温故知新的效果;此外,我也不否定搬出权威来的说服力。

例如对于前面举出的人名,会有“为什么是米开朗基罗而不是达文西 (Leonardo da Vinci)呢?”或是“莫札特 (Wolfgang Mozart)到哪去啦?”之类的意见,如果我说“因为他们在艺术上,是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所认为的三大艺术家”,那就可以做某种程度的说明了。

但是连思考本身都过度依赖,就很危险了。因为观察入微,说出的话有意义,所以才要从杜拉克的话中去学习,如果只是“因为杜拉克这样说,所以就对了”,那就是思考依赖的开始了。@(待续)

摘编自 《思考不关机:七个习惯、两种模式、三个基本动作,活化你的思考力》 脸谱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体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聆听什么样的音乐  有益你的身心灵(一)
聆听什么样的音乐  有益你的身心灵(二)
公司创始人兼总裁﹕神韵发人深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