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日本大地震 大陆知识界感慨和沉思

人气 9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3月15日讯】在日本发生强震和海啸之后,微博在中国成了人们传递最新信息、表达祝福、分享观察和感悟的平台。3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从新浪微博中摘录了一些学者、新闻记者的微博语录,现摘录如下:

灾难片的主角是普通民众

易凯资本CEO王冉表示,邻国一场灾难让我们陷入沉思,他们的表现比9级地震的画面还要令人震撼。灾难片的主角不是政府、领导、军队、救援人员,而是——民众,但恰恰是这些普通民众让我们感受到巨大的落差。有人把这归结于教育,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育的内容而不是普及程度。只有开放、民主、拥抱普世价值的社会才可能如此成熟。

《新发现》主编严锋说:真奇怪还有人在质疑为什么要如此关注日本这次的大地震。其实不用普世情怀:1. 那里有很多中国人,包括我们的亲友。2. 核泄漏可能会影响到我们。3. 核电站的安危关乎我们未来的核电计划。4. 关注一切他们防震救灾的细节,为我们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灾难提供样板和参照。

爱国者总裁冯军说,关注盈江地震的同时,关注日本地震不应该被批评,更不应幸灾乐祸,每一个生命都应被尊重。咱们应虚心学习别人建筑防震的经验和对待海啸的经验和教训。提前打开右脑,若中国沿海发生十米海啸,或国内发生8级以上地震,我们应如何对待?

冷静而详实报导海啸正确讯息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博士表示,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NHK在此次地震报导中,能冷静而详实报导海啸的正确讯息,即使某些主播跟记者的声音有些颤抖,但总体是镇静的。画面上没有灾民呼天喊地的画面,没有记者虚张声势的嘶哑报导状。媒体关于灾情信息传递、政府政策发布都相当即时,甚至每隔几分钟就提醒观众注意安全。

优米网创办人王利芬说,昨天一晚上都在看各个台对日本地震的报导,此时真的是检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准和运作水准的时候,但当我看完一轮锁定一个频道时,我只能放在外台上。国内新闻从业的职业水准和对受众的了解真的差得太多太多!我自已也很差。这一点在CNN总部直播室时就深深感到,作为曾经的其中一员,感到非常悲哀。

知名记者信海光表示,日本现在很危险,别说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就是核爆炸和核辐射的危险都很大,非常非常佩服能够在这时候赶赴险地的记者们。同时也希望,媒体领导能够把记者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咱条件不如西方媒体,如果不能提供一定的保障,还是别去了。与什么添乱之类提醒相比,生命要重要的多啊。

公信力拥有致命价值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徐小平认为,这个时候,公信力就拥有致命的价值。假如民众不信他们,就会造成社会巨大恐慌,假如民众不怀疑他们,那么这些带放射性的蒸汽,就会消失在无形之中。公信力,靠的是平时日常行动的可信与可靠。

知名专栏作家刘原说,看日本地震几个感想:1、日本没有豆腐渣, 百年间多次大震伤亡都不及汶川;2、素质高,这是民主法治建设之果,不像别国一震劫匪频出;3、信息公开透明,未渲染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4、理智,未陷入过度悲情,这最令我震惊。场面宛如2012,国民却如不死鸟。借着地震,我们应该理智审视这个邻国。

感受到日本人是靠得住的

知名学者许纪霖表示,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大陆学生说:日本人没有那么完美,有时很讨厌。但这次地震让我感受到日本人是靠得住的,我可以信任日本人,他们的房子是结实的,电视新闻是真实及时的,灾难中不会趁火打劫,遭难时便利店供给充足。如果真到了世界末日,我希望是日本的样子。

笑蜀(《南方周末》评论员):应对大危机大风险必须有准备,建设大国民大社会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准备。只有大国民大社会,才能让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变得有组织;也必须是有组织的社会,才能以多中心即密如蛛网般的承重墙,应对任何突然袭击。

相关新闻
日福岛核电站燃料棒外露
日巨变侨民待援   立委吁建平安情报
日确认已1,886人震死
日本地震 多名英国人仍然情况不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