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晕车真扫兴 行前预防成效佳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6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欣怡台湾台北报导)旅游是人生一大乐事,但对一坐交通工具就头晕的人而言,就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

搭乘火车、交通工具或乘坐飞机时,发生恶心呕吐、眩晕、头痛、面色苍白及冒冷汗等症状,可能是罹患了动晕症。荣新诊所副院长何一成表示,3 ~12岁的儿童较容易罹患动晕症,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就会减缓。而在身体较虚弱疲劳时也容易发生动晕症。

一般的预防方式是在搭乘交通工具30分钟前,服用含抗组织胺类药物,可以预防或减轻动晕。何一成表示,罹患青光眼及摄护腺疾病的民众不适合服用此类含抗组织胺的药物。驾驶也不适合服用,因为抗晕药物有助眠效果并可能造成短暂视力模糊。

除了药物治疗也有一些其他的预防治疗方式,何一成表示,喝姜汤可改善恶心呕吐的症状,乘车前可饮用姜汤帮助预防缓解晕车的不适症状,因为姜是天然食品对身体不会有副作用,适合各年龄层饮用。按压“内关穴”也有助于缓解晕车症状,“内关穴”位于前掌从手腕往上约三指尖宽的中央,在两筋之间。

在坐车时改变姿势也可以改善动晕症造成的不适。一般走路身体是前后移动,但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多半是上下震动。由于身体不习惯这样的移动方式故部分民众会产生不适,何一成建议,若空间允许可以躺下来闭上眼睛休息。躺下时对身体而言就转换成前后的移动,

何一成表示,常坐车者或是驾驶员也许一开始会有晕车的状况,但时间一长就能慢慢适应。因此也可藉由练习来习惯搭乘交通工具时的震动。间隔4~7秒的上下震动最容易造成晕眩,建议有该困扰的患者可以藉由蹲下与站起的动作,去习惯搭乘交通工具时的上下震动。

可将蹲下与站起的动作控制在4~7秒内来回一次,每次约五分钟。刚开始时以身体可以承受的速度进行为宜。何一成指出,一位常常出国的女病患在出国一星期前,就会开始练习这一动作,经过练习动晕症的症状明显减轻不少,确实起到了改善的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