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I 型人喝酒壮胆 小酌变豪饮

李怡欣

人气: 12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4年05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怡欣台湾台北报导)一点酒精助交际?小酌有益心血管?对此医师澄清,酒精即便少量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及失智风险。十大癌症中就有6种与酒精有关;且酒精具成瘾性,想藉饮酒纾压、助兴,可能因此产生耐受性,变成越喝越多,进而增加疾病风险。

根据110年国健署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口过去一个月“饮酒率”为24.4%(男性32%、女性17.1%),“暴饮率”也就是一次喝6杯或以上为3.9%(男性6.5%、女性1.4%),国人高饮酒率背后隐藏庞大的健康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酒瘾患者寿命比一般人平均少25~30岁。有研究统计,酒瘾者产生肝炎概率高达30~50%,而慢性的酒精使用则与近1/4急性胰脏炎有关。长期使用酒精会损伤大脑,还会导致胃溃疡、肝炎、情绪不稳或失眠。

|赚人际 赔健康|

今年41岁的小许,原本个性内向、容易紧张、不擅言词,具有社恐“I型人”特质。他在大学时意外发现,喝酒有助于社交,每每小酌就能放松情绪,跟人互动不会产生距离感。从此慢慢接触各种酒类,红白酒、威士忌和调酒都难不倒他。

小许毕业后从事业务工作,此时的他酒量好、懂品酒,终于成为善交际的“社牛”,春风得意之际,代价相应而至;近一年来,他的腹部经常感到隐隐作痛,易疲累、吃不饱。日前因急性腹痛送急诊,发现急性胰脏炎并紧急住院,被诊断出“糖尿病”。

虽然医师叮咛千万不能再喝酒,但碍于工作所需,出院后小许仍回归应酬生活,直到胰脏反复发炎数次,他才求助戒酒门诊,决心戒酒。收治该名个案的台北慈济医院身心医学科医师陈文建表示,临床上可以见到许多酒瘾个案因为反复的胰脏发炎,衍生糖尿病、慢性腹泻、营养消化不良的问题。

|酒精上瘾戒断难|

北慈身心科主任陈益干指出,多数酒瘾者在酒量练成的过程中,无形被酒精绑架了身心,只要没喝酒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手抖、心悸、反胃、焦虑难入睡;酒瘾的伤害是立即性的,除了身体病变,还会产生行为暴力问题,衍生为家暴、酒驾等社会风险,据统计,有60%的家暴都与饮酒有关,万万不可轻忽。

呼吁民众“不喝酒最健康”,即便要喝,一周也不宜超过两个单位的饮酒量(约500ML啤酒),只要影响生活或功能,就应该到身心医学科门诊或戒瘾门诊评估是否有酒精使用障碍症的问题,透过治疗予以戒除,“远离酒精,才能迎向健康人生”。

|破解饮酒迷思|

Q:饮酒对心血管有益?错!即便是少量酒精,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与失智症风险,在台湾,十大癌症中就有6种与酒精有关,特别是上消化道的癌症。

Q:小酌可助眠?错!其实酒精会干扰深沉睡眠。许多人为了改善失眠,养成睡前饮酒习惯,不知不觉越喝越多,从小酌变豪饮,酒精具成瘾性,想利用酒精放松、助眠,反而产生耐受性,导致越喝越多,需要更高浓度的酒类才能达到相同效果,失眠问题更严重。

Q:比起烈酒,喝啤酒比较不会成瘾?错!无论喝哪种酒,只要持续、过量饮用,都可能上瘾,尤其啤酒热量高,是肥胖与大肚腩的凶手。

Q:比起毒品,喝酒较无危险性?错!WHO认为酒精造成的毒害远远超过其他毒品。酒精损害是全身心的,不但伤脑、伤胃、伤肝等器官,酒精中毒还会导致忧郁、失智、勃起障碍;此外酒后判断力与反应变差,增加车祸、暴力滋事、性骚扰等事故风险。◇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