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奶农不知乳业标准 卖奶处弱势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6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乔琪报导)中国乳业国家标准降低,近日在舆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企业绑架与国情说”二者争论不休,然而业内人士表示,多数奶农在收奶过程中处于弱势,对该标准并不了解,对检测出不合格的奶源只有无奈地任其倾倒、陷入没有收入的局面,而一些奶站站长多是地方领导亲友把持,他们能否合理给予奶农应得报酬,也是值得关注的。有专家指出,如何引导养殖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增加奶农收入,才是根本之道。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提出中国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目前该项标准是每100公克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8公克,菌落数为200万个,与美国、欧盟的蛋白质含量3公克,菌落数10万个,相差甚远。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认为,制订奶源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否则80%的奶源达不到标准,国人将面临无奶可喝的状态。反对目前奶业标准者,则反驳喝低标牛奶不如喝白开水。

多数奶农不了解国标的概念

有关人士表示,奶业标准降低是因为如果按原来的标准收购,恐百分之八十的牛奶都要倒掉,浙江台州一位郑性奶农表示,没这回事,至于标准如何郑先生说并不知情,他的养殖场生产的牛奶是由宁波的奶商收购,他表示2天收购一次,每次2至3吨。

至于每公斤收购价多少,他并不清楚,“给多少就拿多少,他们说不合格就不合格”,不合格的牛奶是一毛钱也拿不到的,他叹息道:现在养奶牛赚不到钱,还不如养猪。至于如何生产好质量的牛奶,他说除与饲料、牧草有关外,喂少了也不行,他的牛奶就曾经未通过检测被倒过。

一位山西的养殖户对记者说,为保护奶农,把标准降低,这事情他并不知情,“我们就是卖牛奶的,什么也不知道”。另一位山西奶牛养殖场的王先生也表示不了解奶源标准。

湖北某技术学院学习乳制品的沙同学表示,降低标准是很正常的,他家就养了奶牛,对低质量的牛奶对方会拒收、或打折,他说,每一车都要检测,一车装很多家的牛奶,到加工厂再分别检测。他说一般正常喂养都会达到标准的,卫生与质量是相关的,所以奶源有分等级,不同质量不同的价,他认为降低标准对奶农是有利的。

陕西某乳制品的何经理则称,目前国标的两派争论,不能单方面论断对与不对,他们是制造奶粉的工厂,有自已饲养的牛,所以国标对他们而言,没有多大意义,也不会影响奶源的质量。

奶站站长可能会坑奶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奶业专家对记者表示,奶农大多都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奶源的好坏掌握不了,他们对新国标没概念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只知卖奶,达不到标准的奶就被倒掉,确实是比较弱势的一群。

他透露,国内奶站的站长以前都是地方领导安排的,如乡长、村长的亲戚做站长,当然也有靠关系当上站长的。坑害奶农的事件是会发生,比如把合格奶压着不给钱,或将合格奶说不合格,有些奶农挣不了钱,就不干了。

奶质优劣以各项指标综合评点

对于奶源收购的半径,该奶业专家表示,以内地来说,最远不超过50公里,运输时间不超过2小时,但如蒙古牧区就可能是200公里或更远。从奶农到奶站再送到加工厂,一般也就是半天时间,在运输中由于碰撞,奶温会升高,会产生乳酸,蛋白质会变质,此情况很可能就达不到标准。

至于收购价格,奶业专家表示,不同区会有不同的价格,一般3元1公斤,质量也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奶站收奶也分等级,看其比重,乳中干物质含量,包括蛋白质、乳糖、脂肪等卫生元素,含量比重愈高等级愈高。

还有一个指标来衡量,即验乳的酸度,细菌繁殖的快慢,透过酸度能检测出来,酸度过高等级就低,所以再加上蛋白质、乳糖、脂肪的含量,综合评点。

他说,奶一定要天天收,如果一天没挤,乳会肿涨,乳房乳腺都会受到破坏,此时奶牛只能当肉牛卖了;一般一天挤2遍,一般保持的温度是0到4度,由于冰窖冰柜费用很高,农民买不起,挤完后要及时送奶站,奶站有简单的储奶设备,不过牛奶在奶站一般不过夜,当天就送加工厂,送到工厂后,严格来讲在24小时内必须加工,这样才能保证奶的新鲜度与质量。

引导养殖业转型升级才是根本之道

对于降低乳源国标是为保障奶农之说法,河南省评论家盛大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乳品他不是专家,无法评论对与错,但菌落数从50万提高到200万,与国际标准相差很多,让人在感觉上很不安全,奶农的利益固然重要,但食品安全更是第一位,不能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

他认为奶农的利益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补偿,牛奶不合标准与饲养有关,可利用价格、优惠政策去引导奶农使用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提高牛奶的质量。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也不适合中国牛奶业的发展,不仅会延缓乳业走向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也会把整个中国奶业的声誉都往下走,对长远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他说还有一点,对消费者也失去了安全保障,中国牛奶市场经过三鹿事件后,买国产奶粉的人更少了,对产业是个致命的打击。中国奶业现在层次是比较低,处于原始状态,应引导养殖业转型升级,改善贮存运输的条件,或集中挤奶,使菌落数降低,提升奶源质量,增加奶农收入,才是根本之道。

相关新闻
奶业人士:中国奶业行业标准全球最差
中国奶业细菌标准全球最差 专家揭秘
【新纪元】食品毒时代 我们怎么办?
奶业悄悄调低安全标准 专家:乳业之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