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一半高中生民主观念淡薄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7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马颖慧澳洲悉尼编译报导)据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有一半的澳洲高中生民主观念淡薄,他们不清楚自己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和生活在民主国家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虽然这些学生在小学6年级都学习过小学的政治常识课程。

由澳洲宪法教育基金会开发并经由澳洲联邦政府和各省政府批准的澳洲公民常识课程(The AusCivics program)将在2011年冬季假期后推出。

该公民常识课程的发起人、澳洲宪法教育基金会执行主任琼斯(Kerry Jones)说:“澳大利亚选举委员会发现,在澳洲青年人中,有一半人不知道他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以及这意味着什么。虽然学生们在小学受到此方面的教育,但当他们16岁时,有一半人已忘记所有的相关知识。”

据每日电讯报报导,此澳洲公民常识课是由琼斯和作家肯尼利(Thomas Keneally)及纽省前省长昂斯沃斯(Barrie Unsworth)一起开发的。

琼斯表示,当她知道一个伊斯兰激进组织Hizb ut-Tahrir于上周末在悉尼的雷克安巴(Lakemba )召开的会议上,与会者反复拒绝民主,并要求穆斯林抵制澳洲选举和拥护伊斯兰教时表示很失望,她说:“那完全不是澳洲的方式。”但琼斯也表示并不是只有穆斯林极端组织威胁到澳洲的民主。她说:“澳洲的民主所受到威胁的是,我们澳洲人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澳洲的民主。例如在最近的一次选举中,有140万澳洲人、其中多数是年轻人,由于嫌麻烦而没有参加选举,另有70万澳洲人以非正式的方式投票。”

这一公民政治常识课中包括由肯尼莉编写的一个用于鼓励澳洲年轻人参与政治的短片,其中有很多澳洲知名人物,如澳洲游泳健将索普(Ian Thorpe)、澳洲前板球明星沃夫(Steve Waugh)和影视女星帕克(Georgie Parker)都参与了此片的拍摄。学生们还将被鼓励去观看澳洲获奖影片《Broken Hill》。

澳洲联邦教育部长盖瑞特(Peter Garrett)表示,由于此项目是一种提醒澳洲年轻人在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中生活意义的方式,所以澳洲政府将支持这一项目。他说:“澳洲的民主自由包括公正、包容、尊重议会的传统、认可投票选举权的重要性和乐于参与社区活动等很多方面的内容。”

政治评论员剑恩施(Dean Jaensch)认为政治常识课是一门基础课,应该成为所有高中生的必修课。他说:“我认为政治课教育是学校最基本教育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澳洲15岁到18岁的下一代人对于政治一无所知,他们虽然拥有选举权,但却不曾受过任何关于政治的教育。我希望从8年级起,政治课可以成为中学必修的核心课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杨新云澳洲珀斯编译报导)在西澳政府一项新的教育计划指导下, 拥有原住民学生高注册入学率的学校将改变其教育方式。
  • 目前,澳洲高中学校正采用全澳英语读写与数学(NAPLAN)测试结果来作为学校招收学生的条件。但是这一举措得到学生家长们的强烈反对。部分家长拒绝让他们的孩子参加NAPLAN考试,家长们担心该考试结果将会对孩子不利,并将会障碍他们进入更好的学校。
  • 澳洲学生从公校转到私校的流动量日前达到了新高。首都领地(ACT)成为澳洲历史上首个各个年级的学生大多都在私校上学的省份。
  • “很多初学画画的孩子都是先用铅笔和橡皮擦,一改再改;我给学生们的是不能涂改的笔,想好了画面,就画下去。我的学生在头脑中构想蓝图的时候,是很专心的。孩子在作画的过程中,他的头脑会动的比手快,养成思考的能力。”台湾当代知名画家、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艺术协会会长、墨尔本中华文化艺术学校艺术部李盈莹校长在接受大纪元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
  • 今年5月15-21日是澳大利亚全国家庭周,为了庆祝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大纪元记者杨新云澳洲珀斯编译报导)西澳教育厅将拒绝资助一项旨在改善学生出勤率及家长们参与教学活动情况的慈善教育计划--学校护照系统(School Passport System,简称SPS)。
  • 报告显示,澳洲纽省只有两所大学达到联邦政府的2010年大学财务表现基准。
  • 根据澳大利亚人报5月19日报导,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和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理科在澳洲属于领先地位。
  • 最新的调查显示,随着澳洲教育费用以每年6%的速度上涨,就读私人学校的孩子,13年的教育总花费可能将达到惊人的50万元,而就读天主教学校的孩子,教育总花费会节省一半。
  • 澳洲联邦政府给中小学生开设了一个新的教学计划,教育在校学生如何安全地使用互连网,让使用网络的安全(Safety)教育进入学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