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忠言逆耳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80
【字号】    
   标签: tags: ,

【原文】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1)己疾也;忠言拂(2)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3)

【批注】
(1)已:停止、结束。
(2)拂:音“福”,违逆不顺。
(3)典故另见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详情见课后练习。
【故事阐述】

韩非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贵公子,曾与李斯同拜在荀子门下,当时国力较弱的韩国饱受强邻秦国的威胁,随时都有亡国之虞。韩非屡次上书献策给韩王,却无法受重用,于是将抱负写成《韩非子》一书,此书集法家思想于大成。

在本文中提到:好药虽然入口苦涩,但聪明的人会忍苦喝下,因为知道这样做可以治好疾病;而正直忠心的话,让人听了难受,但英明的君主懂得听从,因为知道这样做可以成就功业。

后来“忠言逆耳”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用来比喻真诚善良的规劝,往往不容易被人接受,但却可能是救人救国的金玉良言。
【讨论】
1、你能举出哪些古人的故事或是现代生活中的名人,符合“忠言逆耳”的例子?为什么?
【造句练习】

例:“忠言逆耳利于行”,现在许多世人对法轮功学员苦口婆心的劝善良言听而不闻,还有一些中共的官吏无视于善恶有报的天理,继续残害坚信“真善忍”的法轮功学员,那么将来也只能落得违反天理、自食恶果的下场。

例: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华五千年来,有多少君王因听不进去忠臣规劝,功名毁于一旦。又有多少成功人士,不采取下属的宝贵建议,事业由兴到衰。所以一意孤行,听不了智者的教诲,到后来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
【相似成语】
良药苦口
【课后时间】

(甲)说故事时间:

在《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有这样一个故事,秦朝末年,约在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攻入咸阳后,进入秦宫查看,发现宫室华丽,宝物、美女不计其数。他越看越感到新奇欢喜。于是打算就长住在宫内享受。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于是劝谏刘邦不要长住在此,但刘邦不听。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骄奢无道,百姓造反,沛公才能打败秦军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一番。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您能听从樊哙的话。”刘邦听了如梦初醒,马上封闭府库,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必须改,因此而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而任性顺从自己的执着心和贪欲,那么小毛病也可能发展为致命伤。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验,请与大家分享。
(乙)成语重组:
1、山水尽穷──>( )
2、序循进渐──>( )
3、章成笔下──>( )
4、异大小同──>( )
5、悬河若口──>( )
6、穿石水滴──>( )
7、耳逆言忠──>( )

参考答案:
山穷水尽
循序渐进
下笔成章
大同小异
口若悬河
水滴石穿
忠言逆耳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汉朝有一个叫杨恽的人,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官封为丞相的杨敞,母亲则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千金。且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在未成年之时就成了朝中要人,被封为平通侯。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惘,光思考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确定。以古代学习正统文化经典而言,一方面是要充实纯正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境界不如有些经典的思想内涵。
  •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本质,合乎礼节地实行,谦卑地表达出来,诚实无欺地达成目标。这就是君子啊!”
  • 孔子说:“同流合污以媚于世,而被乡人认为忠厚,实际上却不能区分善恶、好坏、是非的老好人,就是败坏道德的人。”
  • 颜渊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历,乘殷朝的木质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舜时的乐舞,禁绝郑国淫荡的乐曲,远离有口才但心术不正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淫荡,佞人危险。”
  • 韩信是秦汉时淮阴人,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小官,项羽看不起他,不肯重用他。但是韩信却是一个才略极高,又精通兵法的人,尽管他在年少的时候,曾受过胯下之辱,也曾向在河边洗衣的妇人乞食过,但这些他都没放在心上,也一点都不影响他的伟大志向。
  •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原是比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将怎么对待你。后来,人们将其简化成“出尔反尔”这句成语,则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 “作法自毙”这句成语就是由此演变而来,是说立法的人因自己触法而自害,即比喻自作自受。
  • 子路夜宿在石门,掌管城门开闭的人问:“你来自什么地方?”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不可行,却仍挺身去做的人吗?”
  • 子张问怎么做才能行。孔子说:“说话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敬慎。虽然到了四方未开化民族的国度也能行。说话不忠实诚信,行为不笃厚敬慎,虽然在自己的乡里,能行得通吗?站着,仿佛看到“言忠信,行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倚靠在车辕前端的横木上,念兹在兹,这样才能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