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辰:知识分子不能发声 国家灾难就此开始

黄天辰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8月23日讯】前一阵,视频《史上最强咆哮二辩》在各大视频网站疯传,一位胖胖的戴眼镜男生拍着桌子作“咆哮”状的辩论笑翻全场。该视频瞬即走红网路,男生被网友冠以“咆哮帝”。

分析咆哮帝讲演之所以暴红,是因其中包含了很多揭露中国当今社会弊端的内容,其中有这么一段:“你知道吗?中国最大的野生动物基地在哪儿?上海海洋动物博物馆。那里有中华鲟,长江里没有,有木有呀有木有!”

这段话虽短,但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在三峡大坝修建之后,长江流域的生态受到严重干扰,表面上能看到的危害就包括一些珍贵鱼种的绝迹。长江里中华鲟几乎绝迹,而白鳍豚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更别提其他珍稀鱼种了。

八十年代初上大学时,一次,教授在课堂上出了个讨论题,要不要修建三峡大坝?大坝对养殖业、鱼类种群生态和自然洄游的鱼类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记得教授曾简短地介绍三峡如果要建大坝,有可能引起的哪些生态问题,对鱼类会有什么影响。那时班里分成两派,觉得不会影响鱼类生态和认为不应该修建大坝的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不过到了后来,主张不要修建大坝的同学占了多数,不同意的同学似乎也找不出更多的理由来反驳了。到了最后,双方目光自然转向了教授,想听听专家的高见。

教授是鱼类学界大名鼎鼎的孟先生,虽然是位女教授,但因很有名望,人看上去也总是一脸和祥,所以人人都称她为先生,以示尊重。她一生获得过无数光环,本身是鱼类学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从1991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由于孟教授之前曾表露出的观点,所以心中非常笃定,教授一定不赞成修建三峡大坝。

谁知道她一张口,就吓人一跳。跟之前的观点完全相反,完全赞同建三峡大坝,并说,修建三峡不会影响鱼类繁殖和生长,因为鱼类人工繁殖已经相当发达了,还可以建造鱼道来辅助洄游鱼类到达产卵场地。

那时心里不明白,为什么孟教授出尔反尔,说三峡工程对鱼类繁殖没有影响,她刚刚明明说过会有很大影响,可为什么结局又是这样呢?怎么会有180度大转弯呢?研讨课结束了,可心中的疙瘩总也解不开。

鱼类原本在长江里生活得好好的,几千年来都是如此,现在人为地改变了其生活条件,不可能没有影响,水库放出来的水温不对,春夏秋冬的季节也被打乱,食物结构也改变了,整个生活习性都不相同了。

人们研究工程对环境的变化时,也要考虑环境变化对物种有什么影响,不是说鱼类人工授精成功了,其他就都没问题了。因此,不明白这么有名的教授,对这么明显的问题怎么会给出这样的答案,而且这个结论跟她一开始在课堂上讲得也完全不同嘛。

1986年华东大学做了关于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影响的调查,结论是由于泥沙沉淀在水库,进入长江口的营养成分不足,三峡工程可以影响到近海和舟山地区的渔产量。

多年后,在看到《大纪元》对国土专家王维洛的专访后,对当年百思不解的问题,才有了明确的答案。

有外国记者曾问王,如果南水北调的工程比三峡危害还大,为什么中国学术界没人提出异议?而当初在三峡工程上马前,有那么多专家、学者上书国务院,谈及三峡工程可能对中国生态带来的灾难呢?

王维洛认为,三峡工程在中国学术界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开了个很坏的先例。“看看三峡工程中在最后报告上签字的那些专家们,最后都成了工程院和科学院的院士,成了对国家有贡献的特殊专家和院士,得了这个奖那个奖。你再看那看看那九位没有签名的专家,他们的水平绝对在签了字的人之上,但没有一人成为院士。”

“中国知识分子很聪明,他们是有学习能力的。当人们知道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不会被打成右派,可会被打成另类,没有科研经费,想当院士,没门。中国的知识分子把名利都看得很重,这也不是他们的错。这些还想进入科学最高殿堂的知识分子,从三峡工程知道还是不说得好,说了也没用。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就不说了。如果说了的话,现在很可能连一个科研题目、科研经费都拿不到。”

怨不得孟教授课堂前后态度完全不一样,也许开始说的观点,正是她心里想说的,而之后的结论,是她不愿意说,但又不得不说的结论。那么显而易见破坏鱼类生态平衡的后果,作为中国第一流的鱼类学家,不可能不心知肚明,可是在中共高压的统治下,却不能说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当知识分子不能自由地发声时, 不能自由表达他们的意见时,国家的灾难也就开始了,而承受这些灾难的则是中国无数的百姓。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237期

相关新闻
北京学者李凡:中国知识份子疯台湾选举
袁红冰:命运向当代中国知识份子的挑战
卢佳宏:历朝历代中国知识份子的命运(上)
卢佳宏:历朝历代中国知识份子的命运(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