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辰:知識分子不能發聲 國家災難就此開始

黃天辰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8月23日訊】前一陣,視頻《史上最強咆哮二辯》在各大視頻網站瘋傳,一位胖胖的戴眼鏡男生拍著桌子作「咆哮」狀的辯論笑翻全場。該視頻瞬即走紅網路,男生被網友冠以「咆哮帝」。

分析咆哮帝講演之所以暴紅,是因其中包含了很多揭露中國當今社會弊端的內容,其中有這麼一段:「你知道嗎?中國最大的野生動物基地在哪兒?上海海洋動物博物館。那裡有中華鱘,長江裡沒有,有木有呀有木有!」

這段話雖短,但卻道出了一個事實。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後,長江流域的生態受到嚴重干擾,表面上能看到的危害就包括一些珍貴魚種的絕跡。長江裡中華鱘幾乎絕跡,而白鰭豚更是消失得無影無蹤,更別提其他珍稀魚種了。

八十年代初上大學時,一次,教授在課堂上出了個討論題,要不要修建三峽大壩?大壩對養殖業、魚類種群生態和自然洄游的魚類會不會有什麼影響?記得教授曾簡短地介紹三峽如果要建大壩,有可能引起的哪些生態問題,對魚類會有什麼影響。那時班裡分成兩派,覺得不會影響魚類生態和認為不應該修建大壩的雙方爭論得面紅耳赤。不過到了後來,主張不要修建大壩的同學佔了多數,不同意的同學似乎也找不出更多的理由來反駁了。到了最後,雙方目光自然轉向了教授,想聽聽專家的高見。

教授是魚類學界大名鼎鼎的孟先生,雖然是位女教授,但因很有名望,人看上去也總是一臉和祥,所以人人都稱她為先生,以示尊重。她一生獲得過無數光環,本身是魚類學教授,九三學社社員,從1991年起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由於孟教授之前曾表露出的觀點,所以心中非常篤定,教授一定不贊成修建三峽大壩。

誰知道她一張口,就嚇人一跳。跟之前的觀點完全相反,完全贊同建三峽大壩,並說,修建三峽不會影響魚類繁殖和生長,因為魚類人工繁殖已經相當發達了,還可以建造魚道來輔助洄游魚類到達產卵場地。

那時心裡不明白,為什麼孟教授出爾反爾,說三峽工程對魚類繁殖沒有影響,她剛剛明明說過會有很大影響,可為什麼結局又是這樣呢?怎麼會有180度大轉彎呢?研討課結束了,可心中的疙瘩總也解不開。

魚類原本在長江裡生活得好好的,幾千年來都是如此,現在人為地改變了其生活條件,不可能沒有影響,水庫放出來的水溫不對,春夏秋冬的季節也被打亂,食物結構也改變了,整個生活習性都不相同了。

人們研究工程對環境的變化時,也要考慮環境變化對物種有什麼影響,不是說魚類人工授精成功了,其他就都沒問題了。因此,不明白這麼有名的教授,對這麼明顯的問題怎麼會給出這樣的答案,而且這個結論跟她一開始在課堂上講得也完全不同嘛。

1986年華東大學做了關於三峽工程對長江口影響的調查,結論是由於泥沙沉澱在水庫,進入長江口的營養成分不足,三峽工程可以影響到近海和舟山地區的漁產量。

多年後,在看到《大紀元》對國土專家王維洛的專訪後,對當年百思不解的問題,才有了明確的答案。

有外國記者曾問王,如果南水北調的工程比三峽危害還大,為什麼中國學術界沒人提出異議?而當初在三峽工程上馬前,有那麼多專家、學者上書國務院,談及三峽工程可能對中國生態帶來的災難呢?

王維洛認為,三峽工程在中國學術界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開了個很壞的先例。「看看三峽工程中在最後報告上簽字的那些專家們,最後都成了工程院和科學院的院士,成了對國家有貢獻的特殊專家和院士,得了這個獎那個獎。你再看那看看那九位沒有簽名的專家,他們的水平絕對在簽了字的人之上,但沒有一人成為院士。」

「中國知識分子很聰明,他們是有學習能力的。當人們知道提出自己的看法,雖然不會被打成右派,可會被打成另類,沒有科研經費,想當院士,沒門。中國的知識分子把名利都看得很重,這也不是他們的錯。這些還想進入科學最高殿堂的知識分子,從三峽工程知道還是不說得好,說了也沒用。所以中國的知識分子就不說了。如果說了的話,現在很可能連一個科研題目、科研經費都拿不到。」

怨不得孟教授課堂前後態度完全不一樣,也許開始說的觀點,正是她心裡想說的,而之後的結論,是她不願意說,但又不得不說的結論。那麼顯而易見破壞魚類生態平衡的後果,作為中國第一流的魚類學家,不可能不心知肚明,可是在中共高壓的統治下,卻不能說出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當知識分子不能自由地發聲時, 不能自由表達他們的意見時,國家的災難也就開始了,而承受這些災難的則是中國無數的百姓。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237期

相關新聞
北京學者李凡:中國知識份子瘋台灣選舉
袁紅冰:命運向當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挑戰
盧佳宏:歷朝歷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命運(上)
盧佳宏:歷朝歷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命運(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