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加国谈育儿】

“利诱”妥协让孩子更蛮横

高云林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9月17日讯】有人说经常撒泼、耍横、大发脾气的孩子是家长宠惯出来的,当孩子的要求不被满足时,他们多半会大喊大叫甚至又哭又闹,有些家长心一软就向孩子妥协了,而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要挟”就拿“利诱”对付,这些做法不仅使孩子没有变好反而使其更变本加厉。

孙先生40岁才有了儿子,老来得子自然对其是宠爱有加,孙先生不仅把大量时间花在陪儿子上,而且对儿子各种要求都是尽力满足,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满足哭闹时,孙先生根本就舍不得训斥,只能转而“利诱”。

逛街时儿子看到游乐场非得要玩,死活赖着不走,孙先生就说:“走,咱不在这,爸爸带你去买玩具”,“利诱”兑现后,儿子还是觉得以哭闹要挟更好。儿子去别的小朋友家看到人家的玩具火车也想要,非得让老爸给买个,不买就不干,孙先生心疼儿子隔天就买了个玩具火车,孙先生妥协更助长了儿子的娇蛮任性和使用威胁手段。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王女士不是马上答应,她会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有时候孩子哭闹,她也不理会而是做自己的事情,等待孩子平静下来。

有一次,洋洋晚上看动画片入了迷妈妈催她去睡觉也不听,于是王女士就直接把电脑关了,洋洋大哭,嚷嚷着要再看一集,王女士告诉她:“看电脑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洋洋的眼睛就看不清东西了,明天再看好不好?”洋洋不听,哭闹着要再看一会,王女士就坐在旁边不再理会她,洋洋看妈妈态度坚决,使了一会性子后就不再坚持,乖乖去睡觉了。

孩子喜欢要挟父母是因为他曾经要挟成功过,倘若孩子哭闹几次未成,便会意识到要挟无用, 就会放弃这种方式,如果父母的“利诱”兑现或对其“有求必应”,就会助长孩子这种行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移民加拿大八年的June是一个12岁男孩Kevin的母亲,同很多家长一样,June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操了不少心。许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对孩子智育方面的培养,而June认为,思想品德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 9岁的Peter是个诚实听话的好孩子,多次得到过学校老师的赞扬,提起儿子,郭先生的脸上浮现着骄傲的笑容。 郭先生对儿子的要求比较严格,当看到儿子的坏习惯时马上就指出来,Peter也很听话,意识到了错误很快就能改掉。
  • (大纪元记者高云林报导)金金和同龄的年轻人比起来责任心要强很多,他懂得体恤父母,知道照顾老人,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向金金的妈妈请教育儿经验,她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也就是从小就得培养他的责任心,尤其一个男孩子,如果没有责任心,是会很累人的。
  • 安妮是位强悍的妈妈,平时在家里说一不二,对孩子事无钜细都要过问清楚,也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的自我隐私意识增强,母子间的关系也越渐紧张。
  • 现今社会是个大染缸,怎么能让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不被浑浊的社会所污染,我感觉关键是让孩子远离“污染源”。 远离“污染源”不是逃避社会,是远离容易给孩子造成“污染”的人、事或环境。
  • 【编者按】许多父母来到加国,希望给孩子开辟一个美好的未来。经历了艰苦打拼,事业渐渐走上了正轨,却在同时忽视了子女的教育。我们开辟【华人加国谈育儿】这个栏目,分享家长们在加拿大育儿的心得和体会,欢迎读者朋友投稿。Canada_editor@epochtimes.com
  • 风言是一个很称职的中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非常到位,不论是学生的修养和学习成绩方面,她都能关注的很好,所以,很多年以来,在学校和学生家长中,一直是很受敬佩的。
  • 欣欣从小就显得比同龄孩子能干,而且独立能力也很强。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到处跑着玩,冲父母撒娇耍赖时,欣欣就已经俨然一个小大人,煮饭收拾家务样样行。 欣欣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欣欣的母亲高女士说自己从不惯着孩子,从小就把孩子当大人看待,平等的对待她,所以就培养了女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 慈母严父,是中国古代家庭中,在子女教育方面家长双方的态度,那时,家庭中的男主人是一家之主,父亲是有绝对权威的,是威严的,而母亲则往往是相夫教子,相对来说比较对孩子是很慈祥和蔼的。世事变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很多的母亲变的越来越严厉,而父亲却相对越来越慈祥。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夫妻如果不能很好的沟通,往往会出现矛盾,因而也让孩子不知所从。
  • 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孩子小的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安娜在孩子很小时就很重视培养他的好习惯和独立能力,她要求孩子自己穿衣叠被,清洁个人卫生,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东西用过后要放回原处,孩子能做的,父母从不代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