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年后用工荒愈演愈烈 中西部加入争夺战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2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唐文综合报导)中国大陆一年一度的新年后用工荒,龙年出现新迹象。今年的“用工荒”不仅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并蔓延到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大陆中西部也加入争夺战。专家表示,大陆人口红利渐失,用工荒成常态;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及职业教育“缺位”等原因,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长期并存。

东南沿海用工荒再现

据《中国企业报》报导,在东南沿海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中西部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增加促使劳动者明显“回流”的情况下,东南沿海用工情况形势更加严峻。今年“用工荒”来得早、来得猛,缺口较往年激增。

广东人社厅日前预计珠三角节后缺工人数近100万,据了解,拥有15,000多家外资企业的东莞,制造型企业占极大比例。东莞人才市场最新消息称,东莞目前至少紧缺3,000名高级模具人才。江浙等地目前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江浙地区的“节后用工荒”致使企业返工率还不及三分之一。

在东莞经营多年人力资源业务的一家人力资源公司郭经理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今年东莞“用工荒”比往年来得猛。“一般招工单位都急需制造业类的普工。还有不少企业急需技术工种,我们往往只有需求量的1/3不到。”“从这几天的情况看,今年很多企业将面临用工缺口难度更大、周期更长的问题。”

东莞市佳圆电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沈先生说,该厂提供的招聘条件包括“比其他厂高出一到二百元,报销车票、提供带薪年假、带薪婚假、产假。”虽然条件优厚,但这家公司仍旧处于缺工状态。

劳务输出大省亦现招工难

随着产业转移,用工荒由东部沿海地区蔓延至中西部,原来中西部是劳务输出地区,也历史性地出现了用工荒。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湖北等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的部分企业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现象。据湖北省就业局预计,湖北省用工缺口将达50万至60万。

新年刚过,原本农民工的主要输出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留返乡农民工。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春运期间,湖南浏阳组织4辆大巴到深圳免费接农民工返乡。工人抵达浏阳后,被拉到当地工业园区参观体验,并参加现场招聘。在湖北武汉,服装企业在年前便启动大规模招聘工作。有的工厂尽管提出加薪三成的优厚条件,但还是难招到一线员工,有企业甚至主动前往东部沿海地区挖“墙脚”。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社会学家杨建华分析,随着城市生活成本上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逐步改善,产业工人“回流”会更加明显。

东西部打响“留人”争夺战

年后集中显现的“用工荒”,让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中小企业感到压力空前。为了吸引员工,缓解用工不足,中小企业老板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

一些企业通过加薪直接提高员工待遇,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留住”老员工的心。更有企业为了促进员工及早返厂,特意将年终奖金留到年后发,还对返厂的员工给予现金奖励。有的企业采取“老乡带人有奖”方法,如果老员工能带老乡来厂上班且干满一定时间,便给老员工一定数额奖励。

针对企业“用工荒”严峻形势,东莞当地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企业到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招工,直接挺进劳动力源头“拦截”普工。2月2日到5日,“春风行动•2012年珠三角名企河池普工专场招聘会”在广西河池举行。主办方将此次招聘会形容为“西部劳动力掘金之旅”。

广东农民工代表胡小燕认为,要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改革,才能留住农民工的心。应在户籍制度、福利保险制度等方面实施改革,给予进城务工农民工与拥有城市户口的市民相等的权利。

人口红利渐失 用工荒成常态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导,自2004年以来,每年新年后的用工荒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窗口正在关闭。去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王丰预测,中国人口红利窗口期将在2013年关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2004年以后出现的民工荒是农村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拐点。通过与日本人口与经济发展规律的演变对照可以看出,中国2004年以来的失业率下降、农村居民工资增幅上升、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双升与上世纪60年代日本刘易斯拐点之后的情况如出一辙。2004年以来的民工荒并非一时之事,而是大拐点即将到来的标志,是趋势性的改变。

所谓“刘易斯拐点”概念是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每个国家都会遭遇一个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转折点,即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因而导致工资水平上涨,这意味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而2011年发布的中国大陆人口普查结果也揭示了适龄劳动力增长正在下降。

中国或陷“中等收入陷阱”

民工荒对民工来说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待遇的提高、薪水的增加、机会的增多,但对企业来说则成了生存和发展的沉重负担。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说,浙江中小企业在第三季度增长颓势已经显现,无论生产效益、速度等各项指标都在回落。浙江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处产业链低端,利润空间将继续被压缩,这意味着工资继续提升的可能性很小。

相比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物价的高起,工资的提升速度依然显得有点寒碜,这使得招工难问题更加突出,不仅如此,工资增长如果与经济增长不相配还有可能导致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巴曙松此前撰文表示,随着一国收入水平的上升,收入分配差距将趋于扩大,当经济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收入差距将开始缩小。这显示经济发展的关注点从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的转化。能否成功改善收入分配差距,是一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国家的关键。

与用工荒同时存在的另一个现象是大学生就业难,2011年大学毕业生高达660余万人,较2010年增加30余万人,而2012年这一数字将再增加20万,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仍未改变。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及职业教育“缺位”等原因,“就业难”和“用工荒”将长期并存。

相关新闻
过年用工荒逼出企业“最雷人放假通知” 
大陆多省用工荒 企业涨薪“抢”人
大陆民工荒 工人老板各吐苦水
刘易斯拐点到来 两会透露五年后生二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