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师大商圈争议 台文化界吁缓冲期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羿婕台北18日电)师大商圈争议延烧,文化界人士今天建议,台北市政府应提出6个月缓冲期,听取各界意见,或修订合情合理的住商混合相关法令,使类似型态的地区有较明确规范及发展。

文化元年基金会筹备处、OURs专业者都市改革组织、文化研究学会、新新闻杂志共同主办“旧的街巷‧新的城市”论坛,下午在台北当代艺术中心登场,由淡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黄瑞茂、OURs秘书长彭扬凯、作家郭正佩、诗人鸿鸿等人从师大商圈的问题探讨城市的规划与再生,现场有数十名民众参与座谈。

彭扬凯认为,师大商圈不该以个案处理,应正视背后反映的问题,台北对于土地使用的规定太僵化,跟不上都市发展、无法面对各地特色,尤其住商混合、巷弄文化是台湾常见特色,但当住商混合的便利、文化多元性与居民主张的环境权变成零和关系时,市府制度却缺乏讨论机制。

他指出,目前最大问题在于政府的土地使用相关规定过时了、与现实脱节,市府应思考,是否可能依每个地区的特殊文化脉络,提出符合当地使用的土地规范;且据他所知,已有师大商家想对永康商圈、民生社区、士林夜市等地发动检举,看市府如何接招,没完没了。

黄瑞茂认为,可依“台北市都市设计及土地使用开发许可审议委员会设置办法”解决住商混合所延伸的问题,因设置办法明列“经本府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准之新兴产业或生产型态改变之产业,申请调整其使用组别及核准条件之审议”,可见市府有经验与能力面对这类问题。

鸿鸿说,师大商圈惹议的垃圾、噪音等环境问题,市府长期不处理,直到居民抗议才惩罚,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他呼吁市府给予6个月的缓冲期,不做停业思维,由不同立场的民间学者提出看法,或修订合情合理的住商混合相关法令,让类似型态的地区有较明确规范及发展。

曾在日本生活10年的作家郭正佩,以东京吉祥寺为例提出参考范例。她指出,吉祥寺地区与师大商圈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住商混合,当地部分巷弄宽度连2米都不到,却能维护良好居住品质,还获选为东京最理想的居住环境,这经验或许可供国内参考。

师大部分店家挨罚,风波也烧到永康商圈。业者黄美瑛说,她在永康街经营“Mei’s Tea Bar”咖啡馆6年多,也因位于6米巷道内遭检举,已吹熄灯号,很希望政府和商家、住户能在这次风波中协调出最好的结果。

另有一名师大女学生认为,即使以保留创意街区为由,留下有创意的特色小店,但与当地居民或学生的连结性仍低,无法产生认同感,只会酝酿下一波冲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