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增狂牛症 牵动日韩贸易神经

人气 8

【大纪元2012年04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黄捷瑄编译报导)美国农业部证实,加州抽验出一例狂牛症,是2003年美国出现狂牛症以来的第四例,美国官员保证病牛未进入人类食物链,目前美国的肉类和奶制品供应是安全的。

农业部首席兽医官员柯立福(John Clifford)4月24日证实加州发现一头乳牛罹患“非典型”狂牛症,但病牛未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并不影响牛肉及牛奶的安全。非典型案例系指染病的乳牛并没有食用染病的牛只饲料。目前当局还在调查病源。

美国农业部证实病例是在专收不适合人类食用牛只的畜体废料加工厂(rendering plant)被发现,依美国农业部的计划,每年检查4万头牛只是否感染狂牛症。而受检验的牛只是加工厂送交的众多牛只尸体的一小部分。

农业部还表示,该地区有数百个酪农场,病牛没有出现动作不协调、牛乳产量降低、行为变异的症状。该牛的年龄超过30个月。

官方没有公布的是,这只牛是否死于狂牛症,以及其他吃同样饲料的牛只是否也受到感染。官员并没有公布病牛来自哪一家乳制厂商,也没有公布其出生地。

新病例消息传出后,芝加哥活牛期货一度大跌超过2.5%,创下7个月来最大跌幅。为避免影响美国牛肉出口,柯立福还向美国两个最大出口国,墨西哥与加拿大的对口官员通报。

美国2003年年底出现国内第一起狂牛症病例,牛肉出口收入暴跌30亿美元,直到2011年外销才完全恢复。另外两起病例分别发生在2005年及2006年。

日韩观察 澳得利

狂牛症病例影响亚洲的牛肉消费大国日本及韩国市场,美国畜农对此次病例的冲击感到不安,而澳洲的牛肉产业可望坐收渔利。

日本农林水产省消费安全局动物卫生课官员山本实25日接受彭博社电话访问时表示,日本暂无禁止美国牛肉进口的计划。

媒体此前传出韩国考虑暂停所有新进口美国牛肉通关流程,相当于停止进口。韩国官员事后表示,不会以此为由中断检疫工作,将等到病因调查结果出炉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不过韩国的第二及第三大通路商,已先将美国牛肉全面下架。英国特易购公司(Tesco PLC)旗下的Home Plus超市及乐天超市(Lotte Mart)表示,考虑到消费者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公司决定暂停销售美国产牛肉,等政府行动再采取下一步措施。

日韩曾在美国发现首起狂牛症病例后全面禁止美牛进口,日本至2006年解禁育龄20个月以下的牛肉,近日美国施压放宽至30个月。日本牛肉市场2011年有51.7万公吨,其中12万吨来自美国,数量仅次于澳洲。韩国目前允许育龄不足30个月、不包括特定危险部位的美国牛肉进口,是美国第四大牛肉出口国,2011年进口量为10.7万吨。

狂牛症正好在4月30日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谈判前夕出现,媒体报导可能影响TPP谈判,但日本官员对此予以否认。TPP为美国和亚洲和拉丁美洲共8国之间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美国近来施压日本进一步开放美牛,作为加入TPP的“头期款”。

彭博社报导,澳洲牛肉可能从中获利最多,由澳洲牛肉生产者组成的协会25日接受电访指出,将观察这起事件对日韩市场的影响。澳洲去年挤下巴西,跃居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国,澳洲的前三大市场分别是日本、美国与韩国。

狂牛症小辞典
俗称狂牛症的“牛脑海绵状病变”(BSE)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在牛群间传染蔓延,1986年首度在英国发现,而后扩散至整个欧洲、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于1990年代初大流行,据信牲畜是在食用带有病原的饲料后患病,而饲料是由可携带病原的牛脊髓及脑组织制成。全球的狂牛症病例从1992年的3.7万多起,降至去年的29起。

人若食用染病的牛肉会感染狂牛症,但是牛奶不会传染狂牛症。人类感染狂牛症的潜伏期长达10到15年,若染病会使脑组织产生海绵状病变,出现记忆混乱、认知障碍及行动不稳。

(责任编辑:毕儒宗)

相关新闻
美再传狂牛症 活牛期货跌趴
美传狂牛症  台卫署:查证中
美传狂牛症  台食管法修法停摆
狂牛症讯息  美已通知台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