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孩面前吵架要注意的九大原则

font print 人气: 57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2年06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陈奕彰编译报导)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因为某些事情与另一半发生争吵,如果是发生在小孩面前,小孩很容易会理解成爸爸妈妈是因为彼此而情绪失控。实际上,这些争吵很可能会惊吓到孩子,并造成心理阴影,但同时,它也可能成为无价的教学工具。在吵架的时候,请记住以下的九大原则,也许你能让你的小孩从父母的争吵中得到学习的机会。

1. 对事不对人
你能做到对事不对人的讨论事情吗?特席娜博士说,“这代表不指名道姓、不大吼大叫、不威胁恐吓,仅针对事件本身。”在她的著作中也提到,无所顾忌的争吵会让孩子们承担不属于他们的责任,这会成为婚姻生活的坏榜样,甚至会影响将来孩子们维持正常婚姻关系的能力。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厄斯特也提出:“让你的小孩看见父母控制愤怒很重要!应该要让小孩明白,父母会彼此吵架,但仍然是爱着对方的。”

2. 避免成人话题
在孩子面前多谈话对小孩是有益的,但是某些话题应该受到限制。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对丈夫跟他的酒伴们在夜晚喝得烂醉感到不开心,你应该私底下与他沟通。特席娜指出,“小孩不适合知道你有宿醉,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解读大人的事情,所以尽量别让孩子们接触到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要了解的东西。”。而且尽量别太直接或夸大其他家庭成员的缺点,特席娜强调,“特别是关于人的讨论,小孩子可能会因此对他有额外的想法。”

3.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有关孩子的决定
其实父母之间常常会为了小孩的问题吵架,例如教育方面、如何管教小孩等等,父母双方都有自己认为应该怎么做才是比较好的意见,但应避免在小孩子面前讨论,这不仅会给孩子错误的行为示范,也会让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在父母关系中做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所以在讨论有关孩子的决定时,父母最好还是关起门来讨论。

4. 在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之前解决
如果发生意见不一的时候,有很多方法可以避免冲突,让事情能够和平、有建设性的解决,像是洗手台里有没洗的碗盘,到底谁要去洗呢?可能这时候大家就开始列举今天自己有作过哪些事、我很忙之类的,如果父母亲在孩子面前是这样的处理方式,难保他以后不会这样来推卸你叫他做的事,所以建议可以利用公平分配的方式来解决,像是这次我洗碗的话,那下次就轮到你洗,或是我煮晚餐而你帮忙洗碗等等,再不然也可以猜拳或丢硬币来决定,有效率的解决问题也可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

5. 让他们看到你解决一场冲突
在孩子面前应避免发生严重冲突,但是难免会有意见不一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快速解决争吵的情况,孩子们就可以从中受益,因为孩子们会藉由观察大人们的行为来作为他们处理事情的依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很多事情需要讨论,例如要看什么电视节目、晚餐要去哪里吃、假日要去哪里玩等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而如何在这些讨论的过程当中让孩子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求,进而在意见分歧的两端找一个平衡点,而不是争一个谁输谁赢的问题,让孩子知道如何透过协商来化解纷争,这样对孩子将来在学校与同侪的相处、职场上与同事的相处都很有帮助。

6. 适时的安慰他们
如果不小心在孩子面前发生了一个很大的争吵,记得要在事后安抚孩子们,以免让他们处于担心害怕的情绪,并向他们表达抱歉,不应该在他们面前发生这种事,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还是最爱他们的,不会因为争吵就就不理他们。如果父母亲事后做这样的修补,不仅能让孩子们的情绪得到舒缓,避免让他们把不安的情绪带给其他人,还能防止孩子产生太多的负面情绪而对心理方面造成影响。

7. 不要让他们选边站
除了前面所讲到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个情况是父母亲必须要注意的,就是应避免在争执的时候,让小孩来选择他要爸爸还是妈妈,这是一个很不理智的举动,这等于把孩子放在父母中间来做选择,不仅让孩子有一个虚假的权利,也会让他们觉得很没有安全感,并且会对另一方产生罪恶感,这种不理智的选择,问题比在孩子面前争吵还要严重。

8. 帮助孩子宣泄情绪
当你失去控制、不耐烦的时候,这种负面情绪是会影响给其他人的,这时感受到的一方就会觉得很有压力,特别是争吵过后,家里的气氛就会变得很紧张。这时,小朋友的情绪也处于紧绷状态,做父母的要能注意到这种情况并帮助他们把不好的情绪宣泄出来。

9. 不用每件事都要做到完美
如果在家里的环境里是没有任何纷争的,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失去一个学习处理冲突的机会,而将来可能应付不了在外面世界中的冲突。“孩子们在家庭中遇到一些争吵,这对于往后他们生活遇到矛盾会减轻压力,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矛盾并非世界末日。”因此,只要遵守原则,在孩子们面前吵架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到面对冲突的方法。@*

(责任编辑:陈恺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许多家长几天前就在考虑送孩子什么样的礼物。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一个快乐的童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调查显示,53.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孩子没有自己的童年快乐。
  • 当全世界的学校都在忙着以iPad换掉书本、用投影仪代替黑板,甚至把课堂改到网上时,硅谷的精英们却将孩子送进一所“零科技”学校,那里没有电脑、网络,只有黑板和粉笔,偶尔还会有泥巴。
  • 小张是一个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他有一个10岁的长的高高的很阳光的儿子,常常听说他们爷俩一起去打篮球,去郊游…… “孩子能健康快乐的度过一生,那是我最大的心愿。”小张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对笔者说出了他对孩子的期望。
  • 放暑假是许多学生的最爱,但也是家长困扰、心烦的所在!孩子念小学的,担心没人照顾,会不会出什么搂子,家有青少年的父母,担心血气方刚容易迷于飙网,甚至飙车、吸毒、参与犯罪组织,暑假似乎成了孩子期待、家长担心受伤害的必要之恶!
  • 陈彦玲教授在完成台湾大医学硕士学位之后到美国攻读儿童发展、资优教育和整体心理学博士,擅长人际沟通、正向思维训练与心理疗愈,其服务范围跨中、日、台、美、澳、香港、东南亚和欧洲。其演讲录影获得台湾政府国家典藏,现任美国心身医科大学教授。陈教授近二十年的教育经验,帮助了无数的人解决了烦恼,使他们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她在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生活百分百》节目中为众多家长解答教育问题的节目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喜爱,希望能够为您教育子女提供一盏指路的明灯。
  • 陈彦玲教授在完成台湾大医学硕士学位之后到美国攻读儿童发展、资优教育和整体心理学博士,擅长人际沟通、正向思维训练与心理疗愈,其服务范围跨中、日、台、美、澳、香港、东南亚和欧洲。其演讲录影获得台湾政府国家典藏,现任美国心身医科大学教授。陈教授近20年的教育经验,帮助了无数的人解决了烦恼,使他们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她在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生活百分百》节目中为众多家长解答教育问题的节目,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喜爱,希望能够为您教育子女提供一盏指路的明灯。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