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陆学生在台健保惹争议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8月25日讯】(新纪元周刊289期,记者赵芷菱报导)由于两岸确特殊的政治关系,在台就学的陆生,是否应比照外籍生纳入全民健保体系,引发台湾社会各式各样的反应。

日前民进党立委吴秉叡打算提案修法,让在台居留六个月以上的陆生,比照外籍生纳入全民健保体系,引发社会各式各样的反应。有人直言,若从人权角度考量,本来就该如此;但也有人指出,世界各国对留学生的健保都不是从人权角度出发的;也有人主张,外籍生、侨胞、陆籍人士纳保问题,以前就饱受争议,应该趁此机会检讨其公平性。

不可讳言,两岸确实存在着特殊的政治关系,马英九总统曾经表示,北京部署导弹基本上是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冲突的,是一种矛盾的作法,一方面说改善两岸关系,却又“老拿着飞弹对着我,这叫对我好吗?”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主张,从人权的角度考量,认为陆生与中共的政权应该分别看待,应该纳入健保才对。

台湾健保较为周全

反观世界各民主国家的做法又是如何?台北市议员梁文杰以自己曾赴英国伦敦攻读政经学院博士班的经历表示,今年奥运的主办国、老牌的民主国家英国,有类似于台湾的健保医疗保险制度,举凡英国的公民都能免费享受医疗服务,就连赴英留学超过六个月的学生,也一体适用。乍听之下,英国果然是个尊重自由、民主、与人权普世价值的国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英国对于非欧盟成员国的外籍学生,所收取的学费超过本地生的三倍,而且费用连年攀升,换句话说,从财政的角度来看,外籍学生的学费其实已包含了“健保费”在内了。

根据了解,英国的保险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与台湾健保有很大的差异,譬如就医前须提早几日预约,非重大疾病者须先在注册的家庭医师就诊、不得直接到大医院,而且看完病后的药费须另行支付。此外,看牙医或是眼科验光等并不包括在保险给付的范围内。即便如此,近年来英国的保险也严重亏损,曾多次针对要向外籍学生收取额外的医疗保险费用而进行探讨,以期弭平财政黑洞。

而美国与澳大利亚相似,都强制国际学生要购买保险,但主要是指医疗保险,美国大学里的医疗只限于小毛病和急救处理,万一遇到严重的疾病,只能转往当地的医院,所需的医疗费完全由学生自己支付;由于美国的医疗诊治费用非常高昂,个人难以负担,因此没有买保险的病人医院一般是不愿接受的。

相形之下,台湾的健保服务的确较为完备与周全。

陆生身份别是问题所在

关于陆生的纳保问题,台湾民间监督健保联盟发言人、社会心理复健协会秘书长、台北市社工师公会理事长滕西华指出,原因出在两岸特殊的政治关系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所订定的陆生身份别的问题,与台湾的《全民健康保险法》是没有关系的。

由于这些来台的中国人,却不是“外国人”,所以台湾政府在体制外又搭了一个《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专案来处理,若就此修法将陆生来台四个月以上的“停留”身份改成“居留”,就可以加保没问题了。

她说,现行中国大陆人士来台,台湾政府就已经开放了十三类的身份,陆生是另加的一专案,比起其他外籍人士的只有二类身份,其实是宽大很多。

马英九近日也表示,《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是在1992年他担任“陆委会”副主委时所订立,迄今确实需要配合现在的时空环境,进行全盘翻修,并已指示相关部门通盘检讨,包括陆生来台、陆配等有关政策都应检讨。

纳保人身份归类要符合公平正义

对此,滕西华表示,现今最该探讨的是纳保后的归类问题。现行将外籍人士、或以“产业科技研究”和“学术科技研究”身份来台的大陆专业人士,归为第六类的身份纳保,及由政府补助四成保费,此举曾一度引发争议,包括在野及全民健康保险监理委员会,都曾提案建议修改为全额自付的第一类身份、并比照在台相当职务等级来纳保。

她说,其实这很合乎人情,可惜遭政院驳回,对于外籍生、陆生、陆籍人士我们不反对其纳保,但是必须缴“对”的保费,否则恐将鼓励其投机,而且也不符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她呼吁政府应该趁此次机会一并探讨此问题,将健保的财政收支导向正常合理的制度发展。

梁文杰议员表示,实际上包括侨生、长住国外的侨民,因有双重国籍身份又没有就业的关系,被归类于第六类的投保身份,却享受卫生署补助的40%保费,所以导致每年都有一堆人回台享用健保资源;还有政府既然让陆生来台读书,给他们与一般外籍生享有相同的健保待遇,也可进一步规划。

其实健保非真正的保险,而是以国民身份为依据、以税金为支撑的社会福利制度,不能随便滥用。那些没有纳税而享有政府的补助、使用医疗资源者的身份别归类问题,直接影响着保费的公平负担原则;值此陆生纳入健保而行修法之际,这些不公义的部分,都有待进一步的通盘检讨与修正。◇

本文转自第289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91/11130.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