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无畏媒体垄断 台社运将走云端

未来网路、云端发展替代主流媒体 学者并预言未来民主消失 由NGO串连成世界公民社会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2年08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耿豫仙台北专题报导)旺旺集团并购有线系统中嘉案,NCC(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在上星期二审结,外界对旺中并购后,媒体版图扩大,疑虑旺中将形成垄断的局势,对于台湾社会运动的发展是否造成影响? 台湾保育运动草根先锋、玄奘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陈玉峯提出一条不同的路,他说:“未来网路、云端的发展替代了主流媒体,也是社运未来的趋势。”但通常优点也就是缺点,“任何和怪兽战斗者,最怕最后自己也变成怪兽。云端也是解体文化的一种。”

社会运动透过媒体的报导,将议题扩散,寻求外界重视与支持,进而得以解决,对于现今媒体的发展,陈玉峯说,“现在媒体不仅会选择新闻,还会创造新闻,可恶的是完全商业化,期待社会更好的最大公约数不见了。”但问题不仅于此,他说:“最大问题还是在中资的操弄!”

媒体完全商业化的走向,使社会公义性逐渐消失,但他倒表示,当初“苹果文化”进入台湾,大家非常忧心“有些味道的知识”也进入台湾,台湾一定完蛋,但并非如此,他表示,壹传媒有些议题的报导有时甚至超过国内3大报。

社会价值典范正消失

台湾民主过程中,价值的典范逐渐消失,现今社会欠缺对公平正义的支持,与陈玉峯做社会运动时有所不同,陈玉峯说:“当时只要是做对的事情,就会有一股暗暗的助力,让人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这种气概。”

1987年台湾解严后报纸解禁,陈玉峯曾有同一题材不同的写法,分别在5家报纸刊载的纪录,从读者投书到报导都有,陈玉峰表示,报社编辑可能也不太理解内容,但还是支持,当时社会就有这种‘正向性在背后鼓舞’。过去的人对事物有强烈的是非观念,对于‘对的事情’,只要能理解的人都会支持,现在的社运失掉了社会正当性支持,欠缺这样的气氛。”

不过,在这个月2日时,有700名学生到中天抗议旺中并购案、抺黑、打压异己,他看到抗议中带着期待有典范存在的呼吁,陈玉峯赞赏地说:“这群学生很不错!”

另外,对新一代的社运工作者对资讯的搜集相对容易,广度够,深度却不足,“兴趣”较多,没有方向感,需要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检证的能力,陈玉峯表示,这样做社运很快就做不下去了。他鼓励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要有深层内涵的支持、内在精神价值的东西。

新型社运型态 全球NGO串连

从政治到环保,下一代社运会是何种型态?陈玉峯表示,这就像21世纪气候一样“无法预测”,只能顺其自然。但他预估,21世纪民主制度将灭亡,当人类的制度“产生的问题大于可解决的能力”时,制度就完了,他预测,“未来应该会从NGO(非政府组织)的运动串连成为世界性,世界公民的社会。”

网路串连全球响应的社会运动
运动名称 时间 主要国家 诉求
茉莉花革命 2010年末-

2011年初

突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约旦、叶门、利比亚、苏丹、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中国 反贪、反专政,要民主
占领华尔街 2011年9.17-11.15 美国华盛顿、西雅图等大城市,蔓延至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各地 反抗大公司的贪婪不公和社会的不平
反核能 2011年3.11后 日本发生311核灾事件后,各国纷纷检讨核能的建设与民间的反核示威 反核
资料来源:网路 记者耿豫仙/制表

民主抄外表 解严恐变解体

“台湾从戒严走向解严,从解严走向解放,再从解放走向解体。”保育运动草根先锋人士陈玉峯认为,社运的变迁在前总统陈水扁执政的8年期间,规范瓦解,有很大的转变。

台湾进入民主时代,“牛鬼蛇神”通通出笼,台湾民主化的过程只抄到民主的外表,票票等值,任何人都有说话的权利。社会并未建立“民主典范的是非正义”,像西方以宗教建立的文化承传等,所以走向乱象文化。

他解释,人民在没有民主的典范下,错以“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作为民主精神归依,“解严”即是典范的解体。

因为人类社会没有公义,所以才会有社运,陈玉峯说:“公义不会从天下掉下来,所以有不公不义就有抗争。”他说,台湾恰在民主化的过程中产生另一波的社运。

抗议种茶 反让阿里山茶国际化

1993年,保育运动草根先锋人士陈玉峯号召全国环保团体、媒体,包两部游览车上阿里山勘察新中横公路茶的种植情况,参与的媒体报导:“阿里山茶农净赚一元,台湾社会要付出37~44元的社会成本。”浅而易懂的新闻报导反而让阿里山的茶“飞升国际”,陈玉峯笑说:“真的很讽刺!”那次运动反而让阿里山违法种茶“就地合法化”,令他始料未及。

几波的森林保护运动下来,陈玉峯的心得是,与政府打交道,问题还好解决,面对利益团体,抗拒就接着来了。

陈玉峰表示,他并没有气馁,“这是配合前总统李登辉‘白手套要选票’政治运动的结局,他知道这是整个社会的走向,全面性的问题,并非个案。”

社运者的基因--打抱不平

早期社运人士很多都是记者出身,具代表性的像是中广董事兼节目主持人杨宪宏、绿色消费者基金会董事长方俭、《勇者不惧》作者陈婉真,都是因为长期的报导、追踪新闻,了解到整个社会结构的不义,“冻末条”(台语,忍受不了)就走上街头,当时的传媒很有社会正义感,发挥了很大舆论的作用。

至于未来社运人士会不会就此断源?保育运动草根先锋人士陈玉峯表示,一样米养百种人,他认为这社会永远有“打抱不平”的芽,会计较报酬的人也不会来做社运,“放心!”他对未来仍然很乐观,“以前做事从来不问有没有钱,做下去就对了。”

陈玉峯以遗传基因举例,他表示,只要有一胎老鼠发现有“白子”就会被打掉,但即使打了N代,白子的基因仍旧存在,他说:“如果‘打抱不平’是人类的天性,也就永远‘杀’不完,N代都会出现,与钱无关。”◇

陈玉峯生态保育社运活动五波
年份 活动主轴 执行成果 备注
1980年 促使以砍伐森林养活工人的林务局改制,成为公务机关后,得以保存森林 成功 森林保育
1991年 林业试验所假藉研究之名砍榉木,他要求政府公布行政命令,实施禁伐天然林 成功 森林保育
1993年 反阿里山违法种茶,但因“选票政治”的文化,反而让阿里山茶就地合法,名扬国际。 失败 农地议题
2000年 抢救栖兰桧木林,原希望栖兰设立为国家公园,最后仅达成“禁伐” 部分成功 森林保育
第五波 体制内外教育。在大学体制内开设森林系所,体制外培养环境步道师,后者参与有立委田秋堇、教授廖本全、地球公民协会林根政等,现仍从事环境保育 成功 静态教育

社运播种

资料来源:采访 记者耿豫仙/制表

前几日700多名学生反旺中并购案,为近期的社运代表之一。(摄影:罗郁棠 /大纪元)

(责任编辑:敏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