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与人体生命之正见(五)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第二章 真实的人类文明史

上一章已经多方面举例论证,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进化论并非真理。进化论所描绘的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直至人类这一情景也是站不住脚的。那么真实的人类文明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最近这几十年间考古界等领域的一些发现,也许会提供给我们一些零星的线索。我们先从非洲的一座史前核反应堆开始逐个探讨一下这些发现。

1.史前核反应堆

法国有一家工厂于1972年从非洲加蓬共和国一个叫奥克洛(Oklo)的地方进口铀矿石来使用,他们惊讶的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了。因为这批铀矿石的含铀235同位素的量相当低。铀矿石的一般含铀235量为0.72%,甚至在月球上或陨石中,该比例始终都是0.72%,然而奥克洛的许多铀矿石的该比例却不足0.3%,和我们现有的核反应堆的废料几乎相同。法国政府宣布了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并吸引了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们来到奥克洛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于1975年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一个会议上公布。研究结果表示这是一个大型的、天然的核反应堆,由六个区域约500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千瓦。这个核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连续稳定的运转时间长达五十万年之久。

这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实际上是一个谜,因为科学家发现这整座山就是原料。实际上核反应所需要的原料都是很少的,比如原子弹,一架飞机就可以运走,而里面真正核原料的部分是极少的。核反应堆也是如此。它的构造就像一个井,原料放在底下。现在的原子能发电站或者核反应堆,都是很庞大的系统,里面有计算机控制的系统,还有冷却系统等。像那么小的一点点燃料,就需要相当多的设备、那么多人去维持运转。那么奥克洛这么大的一座矿山,它运转了五十万年,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能够使它安全的运转?这是一个极其难以理解的问题。研究文章普遍认为,按照地形来看,当时的矿山附近可能有水的痕迹。而水会像碳棒一样吸收中子,也就是说水会渗透到这个矿里面起到维持安全运作的作用。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也是很难的。因为原子弹不用多少核原料就能使它爆炸,而这个矿山里只要一个小小地方,水渗进去不均匀的话,就会引发一场大爆炸,整个矿山就不会存在了。

学术上讨论此题目的文献标题几乎都是“天然核反应堆”,内容多数谈反应的机制是什么,而对于“为什么是天然的?”“从什么地方证明它是天然的?”却没有人提过。这个问题的被忽略,透露了现代科学家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根据进化论的说法二十亿年前根本不可能有人存在,在这种概念的暗示指导下,这个核反应堆也就自然的被冠上“天然”两个字了。不过我们想一想,这么精密的设计,功能比今日的核子反应堆还好,还安全,要说是天然产生的,实在不太能说服人。

实际上,很多大胆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史前文明所留下的遗迹。也就是说,二十亿年前,在今天我们叫做奥克洛的地方,可能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远远超过今天人类的文明。(待续)

--摘编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