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倒闭潮 一触即发

人气 57

【大纪元2012年09月18日讯】(新纪元周刊292期,记者高紫檀报导)中国企业的“寒冬”已来临。企业普遍感到经营的困难状况似乎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甚至更差。

从目前中国经济的萧条趋势看来,专家预测,新一波企业倒闭大潮在所难免。

广东省长:困难更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

珠三角是中国中小企业的聚焦地,仅东莞一地就有数万家企业,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直接能反映到这些企业的经营中。

位于东莞市茶山镇塘角工业区聚集着众多的玩具厂,近日,贝乐园玩具厂的业务人员沈先生接受《新纪元》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今年企业业务的窘境。

沈先生说:“基本今年来说都没有什么订单,今年上半年相比去年,下降百分之六、七十的订单量。”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订单压价现象也相当严重。“价格战挺厉害。今年很多出口企业都转做内销,大家都是在抢占国内的份额,所以价格都压得特别低,利润比往年都低很多,下降有一半。”

而一些工厂没能挺过,就不得不关门倒闭。沈先生说:“周围一些小工厂倒闭,像100多人的小工厂,倒闭的比较多,他们的订单一般都是大厂的加工单,大厂没有什么生意了,他们就没办法做。”

虎门冠鸿服装厂的王老板也对《新纪元》记者说,今年的经营情况的确很差,海外订单比较少,主要做国内订单比较多,“比往年差一半都有,当地服装厂互相竞争厉害,肯定有厂干不下去了!倒闭的很多了。”

对于珠三角地区企业的情况,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7月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坦言,“经济下行压力之大超乎年初预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全部疲软,“面临的困难甚至比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还要大。”

朱小丹还在此次会议上披露,2012年前五个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近20%,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超过100%,企业亏损面超过20%。根据对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中近100家企业调查,销售收入和利润双降的占39%。

温州六成工业企业减产停产

不但珠三角企业的经营情况不佳,位于长三角的浙江地区企业经营情况也并不理想。

由于经营不理想,上海财务顾问陈女士服务的几个公司曾经尝试转型,但陈女士表示,“现在都不行了,实体经济都在下坡,转型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转型的几个企业都活不下去的。一个原来搞媒体报刊的,现在转型做物流,低层次竞争,亏本运营,没办法。”陈女士说,这个企业可能年底就要关门了。

陈女士服务的另外几个企业经营情况也不理想,“都是做国内市场,现在外贸不行,因为成本上去了,我们都是代加工,没什么知识产权,人家的脑,我们的手,我们没有定价权,价值链的低端。人家都到越南等地方去了。”

陈女士感觉,按照现在这个趋势,下半年企业经营情况“不会好的,不会的。”

“我都不想干了,今年底可能不做了。”温州市鹿城区一家鞋材加工场吴老板诉苦说,由于中国经济环境不好,周围很多企业没生意,“现在外销都不好,内销根本就不行,销量最少比以前少40%,利润减少更多,工资和原材料涨了,利润减少差不多70%。”

吴老板表示,和他一样持停产想法的在当地有很多,有些自己有厂房的,都租出去了,不再做实业了。

温州一家眼镜企业的李老板同样表达了企业面临的困境:“遇到的困难多了,物价在涨,工资在涨,少一分税也不行……,我告诉你,每个厂都一样!”

《新纪元》记者半年多前还联系的一个企业老板的电话已经打不通了。这位在杭州萧山做服装加工业的贾老板此前接受《新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周围企业经营情况不佳,贷款难,订单少,而他只靠自有资金来经营,虽然困难,但暂时还可以经营下去。

但现在,贾老板的一位好友告诉《新纪元》记者,贾老板工厂倒闭了,人也从朋友圈中消失了,电话早已停机,朋友们也找不到他了,似乎有躲债的嫌疑。

像贾老板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根据浙江省人大财经委7月底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浙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提高,订单进一步减少,减产停产现象增多,仅温州一地,60.4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

中国造船业九成企业恐将倒闭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萧条已经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以造船、光伏、建筑及服装等行业最为严重,而造船业尤其具有代表性。

8月28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的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三大造船指标同比下降,中国造船完工354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7%。承接新船订单116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7%。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2348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9.9%,比2011年底下降17.6%。

来自英国船运经纪机构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今年前六个月获得的订单量仅为182艘,与去年同期的561艘相比,锐减67.5%,与顶峰时2007年的2036艘相比,更是锐减91%。

除了造船行业订单锐减一半之外,撤单现象也时有发生。来自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上半年中国被撤销船舶订单41艘、258万载重吨,是去年全年撤单总量的1.3倍。

受订单减少影响,一年以来,中国船企停业或倒闭,接连不绝。2011年10月,宁波两家船企--蓝天造船集团和年造船能力100万吨左右的宁波恒富船业有限公司倒闭;今年2月,重庆金龙船业有限公司也陷入“关门”;3月,江苏南通启东老牌民营船企南通惠港造船公司宣布破产;5月,浙江台州规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业浙江金港船业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6月,中韩合资的大连东方精工船舶有限公司也宣告破产。

一年以来,中国船企停业或倒闭,接连不绝。学者指造船行业真正的破产潮刚开始,陆媒更预测90%中国船企恐倒闭。图为重庆一造船厂。(Getty Images)

浙江乐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乐清市总计有23家船舶企业,去年下半年时还有13家企业正常生产,如今则只剩下7家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停工,船台上在造的船舶不足10艘。而在重庆,多个造船厂2012新年过后就因无船可造而停工歇业。

“船王”跑路 大型船企艰难度日

即使没有倒闭的大型船企,也处于“风雨飘摇”的局面。

去年8月18日,有“温州船王”之称的温州乐清东方造船集团(下称东方造船)成功在伦敦证交所AIM市场挂牌交易。风光不足一年,今年6月8日,东方造船已在伦敦证交所摘牌。今年2月,传闻东方造船董事长陈通考因负债11亿元跑路。

8月中旬,据浙江法院网发布的信息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这三家银行的乐清支行分别以“船舶营运借款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将东方造船告上法庭。此前已有消息称浙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和广发银行将东方造船告上法庭。

另一家于2010年在香港上市、号称世界第六大造船集团、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江苏熔盛重工,其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收入大降37%,净利润仅为2.158亿元人民币,这其中主要还是因为政府提供了6.7亿元的补贴。更惨的是,上半年仅接到3.7亿元的订单。也证实了上半年未拿到一张订单的窘迫经营状况。

在大陆A股上市的广船国际拥有国企和政府背景,相比其他企业,今年不仅有新增订单、而且还有政府的军工订单。但广船国际8月24日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表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营业收入为34.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82%,净利润仅8798.51万元,同比下降66.59%,营业利润增长率为负121.61%——这是公司2005年至今录得的最低值。

大陆媒体悲观预测:中国船企倒闭恐达90%

中国央企、民企曾于2007年一窝蜂进入造船业,并靠低廉的成本和人工经历了跃进式发展期。2010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业在完成吨位上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高峰时期的中国造船企业高达3400多家,目前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630家。

中国官方媒体还报导,由于造船业产能过剩,在订单锐减到近十年来最低水平的同时,同业竞争致使新船价格被推至八年来新低,行业毛利率也跌至历史低位。很多船厂是“赔钱赚吆喝”,订单没有利润或负利润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上半年众多船企倒闭或停业的情况下,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日前受访时表示,造船行业真正的破产潮这才刚刚开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日前表示,中国造船业正在被“破产说”笼罩,有50%的造船厂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破产。目前,部分企业还有旧订单在做,但没有新订单的情况如果持续,下半年面临破产的企业可能还不止于传闻中的倒闭比例。

《中国经济周刊》更报导称:“资金链绷紧、订单锐减、交船难、集中度低,这些因素裹挟而成的超强台风正沉重地抽打着中国造船业。悲观的预测是,台风过后的中国船企将从高峰时期的3400多家,锐减到只剩下不足零头的300来家。”

制造业放缓三年之最

从机构的研究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的萧条程度相当惊人。

汇丰9月3日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8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下修至47.6,创41个月来新低,同时写下连续10个月低于50的萎缩状态记录。

汇丰银行公布的8月份出口订单指数降到了44.7,低于7月份的46.7,创造了2009年3月份以来最低的水平。表明欧美等主要市场的经济困境,给中国出口带来了持续的压力。8月份的就业指数是47.7,连续六个月低于50的分水岭,这个迹象显示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开始裁员和关闭工厂,更加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

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程致宇表示,一些很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按照综合经济指标构成的指数计算,现阶段中国经济实际增长仅仅是4~5%,而不是所谓的7~8%。

裁员潮愈演愈烈 经济明显恶化

8月上旬,美国的摩托罗拉(Motorola)移动公司无预警地宣布大规模裁员,涉及到软体设计、测试和维护、硬体设计等各个部门,有的甚至是整个部门全部裁掉,而据谷歌与摩托罗拉移动的裁员计划,摩托罗拉中国区裁员将超过1000人。

跨国品牌阿迪达斯(adidas)宣布,在今年10月31日前,关闭在中国的最后一家直属工厂,更有传言称,阿迪达斯将逐步与中国的300多家代工厂终止合作。阿迪达斯在中国的直属工厂与300多家代工厂,总计雇用了逾30万名员工。

阿迪达斯(adidas)将在今年10月31日前,关闭在中国的最后一家直属工厂。更有传言称,阿迪达斯将逐步与中国的300多家代工厂终止合作,事涉逾30万名中国员工。(AFP)

据《日经》新闻报导,日本大型服装企业也正加速将生产重心从中国转向东南亚。同时,中国制造商也在做相同的选择。近日也有韩国媒体报导称,在青岛的14家韩国宝石、饰品企业将返回韩国全罗北道益山市某产业园区。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经济萧条涉及的行业相当普遍,大到钢铁、采矿、汽车、运输,小到电子、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行业。2012年上半年,企业倒闭率从过去的3~5%上升到8~10%。有专家预测,明年企业倒闭率或将达到15~20%,这意味着明年中国将迎来企业倒闭的第一个高峰之年。◇

本文转自292期【新纪元周刊】“特别企划”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94/11202.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中国首富欲在西澳开设奶粉厂 澳华人热议
中国官员自杀大盘点 揭密背后丑闻
何清涟:军队在中国政治中的特殊作用
郎咸平:中共公务员是世界上最无耻的群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