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城生态恶化 昔日平川沃野今成枯城

人气 2

【大纪元2013年10月20日讯】位于甘肃景泰县寺滩乡的永泰古城,由于近几十年来生态恶化严重,从昔日平川沃野变成人口稀少的枯城。

据新京报报导,建成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永泰古城,旧时,古城护城河环绕,河宽水深,人畜不能自由跨越。城外方圆几十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川沃野,城背后山林茂密,可潜藏千军万马。如今这里全没有了古时候的模样。

近几十年来这座明代古城周围生态严重恶化,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不断恶化的环境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在上世纪50年代村里还有30多个姓,1300多人,到2013年9月只剩下100来人。

每到傍晚,永泰古城外,牧羊的人们都会从祁连山上将羊群赶下山,排队从一个破旧的城楼门子里进城。

永泰古城的老住户李崇仁说,“连年干旱之后,村里的年轻人搬到有水的地方去住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今年63岁的李崇仁原是永泰小学校长,退休后当起了古城文保员。

李崇仁回忆起他小的时候,永泰城内有许多古树名木,城墙外面有护城河,城后面的松山上还是大森林,当时人们还在山上砍柴。几乎最近20年时间,山上的树也被砍完了,再后来由于连年干旱,树也没再长起来。

在李崇仁的记忆中,他小时候永泰城的风沙从没这么大。“这几年从9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5月份,几乎是大风不断,近年来风沙更严重了。”“其次是雨水少了,我小时候古城雨水好,村里种的庄稼能长一胳膊长。近年来几乎不见雨,种的庄稼只有一尺高。”

在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像永泰古城这样因为生态日益恶化而遭到废弃的村庄还有很多,大量的人口因此离开祖祖辈辈生活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村,去另寻环境适宜的陌生地谋生。

宁夏西海固腹地的海原双河乡八斗上套脑村也是其中之一。这个几年前还是几十户人家的大庄子,因西海固腹地十年九旱,生态环境恶化,如今只剩6户人家。

责任编辑:李 洋

相关新闻
大陆污染触目惊心  多年财政收入不够治污
人类警示录:兽性庞贝古城的覆灭(组图)
长江生态已崩溃 特有物种消失一半
中国最圆古村:婺源菊径 似世外桃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