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强:淡水河边的歌声

人气 17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11月09日讯】常年飘泊在外,首次踏上台湾的土地,走在台北的街道,竟隐隐有种还家的感觉。这种久违的感觉并非重归故里的喜悦,而是一直躁动不已的心中有了些许宁静。去年在比利时古城布鲁日,面对着中世纪的建筑、走在绿树成荫的护城河边上时,也有这种归家的感觉。

在一个傍晚,我来到了淡水。

在清治时代,淡水成为全台湾最大的贸易港,也让淡水跃升国际舞台。不仅英国人在红毛城设领事馆,各国洋行也都到淡水设行贸易,淡水因此进入黄金时代。

“淡水河”是台湾第三大河,早期是台湾内陆航运最便利的河川,其风华不仅在河口,同时也溯水而上带动了河域两旁的城市繁荣,现今台北市的大稻埕、艋舺等地,都因淡水河运的发达而兴盛一时。如今淡水河运的功能虽已没落,但是淡水小镇,却以其明媚的风光、著名的夕照,以及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让淡水成为台北都会区最热门的观光景点。

淡江夕照的诗情画意一向是台湾八景之一,走出淡水捷运站,沿着淡水河边漫步,听到吉它弹唱的歌声,走到跟前,是一个名叫高明德的挂牌职业街头艺人在演唱。于是坐下来听歌,歌手的身后是夕阳下的淡水河。

《台北的天空》、《一场游戏一场梦》、《跟往事干杯》……一首首竟都是多年未听到过的10多前的老歌。匆匆走过的游人,不时有人驻足聆听,又匆匆走过。可能像我这样坐下静静聆听超过一个多小时的过客并不太多。

轻指慢吟的弹唱,夕阳下淡水的微风,减缓了心跳的频率。我的身后是著名的淡水老街,那里是熙攘的人群,不少游客来自大陆。一户挨着一户的商家发出叫卖声,呼唤游客来品尝食品选购商品。

淡水的夕阳黄昏最美,但也最短暂,黄昏过后是夜晚,在喧嚣了之后,夜深人散,然后是黎明,再到黄昏。 这样的循环不知延续了多少年。多少年来,不知道有多少离人骚客站在这样的夕阳光影下远眺,又有多少人去国离乡、涕泣北望,人去人来,斗转星移,唯一不变的还是这夕阳微风。

耳边淡水河边浅浅的歌声,混杂着身旁游人的欢笑话语,我却有种“壮年听雨客舟中”的感触,曲终人散前,我起身离去,赶往下一个行程。

相关新闻
台湾样貌  抽象淡水夕阳夺冠
台湾纪录片“摆渡淡水河”东京获奖
淡水纸鹤派对  日大生谢台援助
台援助圣露西亚淡水虾养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