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细说朝鲜二号人物张成泽

人气 87

【大纪元2013年12月11日讯】韩联社首尔12月3日电,据国情院3日透露,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姑父、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疑被解职,其两个手下朝鲜劳动党中央行政部第一副部长李龙河、朝鲜劳动党中央行政部副部长张秀吉被公开处决。目前张成泽本人下落不明。韩国国情院还透露,朝鲜向军队内部公开了处决这两人的消息。

此次张成泽突遭变故,将是朝鲜在后金正日时代最大的一次“政坛地震”,其影响力甚至会超过李英浩的被解职。

要理解这次“地震”,先要从张成泽的特殊身份说开起。

“第二号人物”的神秘家庭

早在金正日时代,张成泽就是朝鲜政坛耀眼的明星。2003年,叛逃韩国的朝鲜高官黄长烨在对韩国国会作证时曾说“如果金正日政权突然崩溃,最有可能接班的是张成泽,他是朝鲜实际上的第二号人物”。在金正日去世后,有关张成泽的报导不时见诸媒体,围绕张成泽的出身、经历和传奇政治生涯的众多八卦,也早已被媒体无数次“曝光”。目前国内外媒体介绍的张成泽形象大同小异,归纳如下:

张成泽,生于1946年2月6日,朝鲜江原道内川郡人,毕业于金日成综合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和金日成高级党校,曾留学俄罗斯。按照通常的说法,张成泽出身平民,在金日成综合大学读书期间因相貌英俊获得了金日成的女儿金敬姬的青睐, 虽然这门亲事为金日成所反对,但两人最终于1972年结婚。所以,张成泽不仅是金正日的妹夫,还是现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姑父。

张成泽从从1982年开始在朝鲜政坛崭露头角,最初见诸媒体的职务是出任朝鲜劳动党党中央青少年事业部副部长,2002年曾出访韩国。2004年左右,张成泽由于参与了金正日家族的内部的继承人斗争而一度被逐出平壤,但两年后便被召回,并于召回平壤当年率团访问中国,次年,也就是2007年,晋升为朝鲜劳动党中央行政部部长。不难看出,在这次斗争中,张似乎作了“正确”的选择。

张成泽在2010年出任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之职,晋身朝鲜最高领导层。金正日在临死之前一个月,授予张成泽大将军衔。

尽管媒体对张成泽予以高度关注,但似乎很少提及张成泽的家人。实际上,尽管身为金家的乘龙快婿,但张成泽的两个哥哥,在政坛和军界崛起比他更早。他的大哥张成禹曾任朝鲜社会安全部部长,2009年去世时是次帅军衔,和李英浩被解职前的军衔相同。二哥张成吉于2006年去世,中将军衔。

朝鲜社会安全部,就是后来的人民保安省,2010年改名为人民保安部,其职能大致类似于我国设立国家安全部之前的公安部的职能,对内负责治安,对外负责保卫和反间谍。张成宇的地位,类似于那位文革中出尽风头的公安部长谢富治。

除此之外,使得他跻身朝鲜第一家族圈子的妻子金敬姬,也很少见于外媒报导。韩国媒体利用脱北者提供的有限资料,只能勉强拼凑出这些信息:在张成泽步入政坛后,夫妻关系似乎一直不好,他们的女儿金松于2006年自杀,金敬姬因此患上酒精中毒和抑郁症。经治疗于2009年才回归朝鲜政坛,出任轻工业部长。更多的细节则无人知晓。

地震的前兆

金正恩上台以来,朝鲜高层的人士动荡始终没有结束,但张成泽一直被外界所看好。但是,仔细玩味朝鲜官方发布的新闻,不难发现,此次政坛地震,事先曾有有许多预兆。

最明显的征兆,莫过于金敬姬从2013年5月份开始突然长期消失于朝鲜官方媒体视野中。据韩国《朝鲜日报》报导,从2013年5月12日。与金正恩、李雪主夫妇、张成泽一起观看在平壤朝鲜人民内务军协奏团演出后,金敬姬长达80余天去向不明,连7月8日在锦绣山太阳宫举行的金日成逝世19周年参拜活动也没有露面。而此前,金敬姬一直陪同金正恩出席了几乎所有的重要场合。按照韩国披露的信息,金敬姬对金正恩影响力很大,一些媒体甚至猜测其在朝鲜的地位是“垂帘听政”。对于她的消失,一般的猜测是由于身体突然垮掉,以至于无法出席公开活动。

随后,8月1日,朝鲜劳动党统一战线部长金养建和金正恩一同接见在东亚杯大赛中获胜而归的朝鲜女子足球队,朝鲜《劳动新闻》刊发了这次接见的消息和照片,但在随行人员的名单中却没有提到金养建的名字。陪同金正恩出席接见活动的还有崔龙海、张成泽等人,名字都见诸报端,连体育部党委员会责任秘书李柱峰都在名单之中。金养建据信是张成泽在政坛的盟友之一,与张成泽、金敬姬夫妇保持者着良好的关系。《劳动新闻》此举,显然代表了金正恩的态度,既是对金养建的敲打,也是对张成泽的威慑。

曾有韩国媒体做过统计,在2012年,张成泽陪同金正恩出席各类活动,达到139次,这个数字在2013年锐减到了37次 (截至2013年10月底)。相比之下政坛新星崔龙海仅上半年就陪同金正恩多达129次。张成泽与金正恩的关系,似乎突然之间变得疏远。从5月份金敬姬突然消失于媒体开始计算,张成泽见诸报导的次数只有3次。张成泽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1月7日朝鲜举行的一次朝鲜、日本大学生篮球比赛上。

在10月底,海外网站上还一度流传过张成泽发动政变的消息。虽然此后没有了下文,但透过谣言,依然不难看出此时张成泽与金正恩关系的紧张。

张成泽与“深化组事件”

张成泽受到重视的另一原因是由于他被国外舆论视为“改革派”。张成泽本人曾受金日成、金正日之命多次出访韩国和欧美,外界普遍对其评价不低,认为其头脑精明、视野开阔。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韩国政要和媒体人都认为,张成泽可能会指导年轻的金正恩逐步推动朝鲜开放。美国前助理国务卿、曾于2005-2008年多次访问朝鲜的克里斯托弗•希尔(Christopher Hill)也曾表示:“他相比其他人,似乎对朝鲜之外的世界更感兴趣。”

不过,据此判定张成泽为改革派,笔者以为尚嫌武断。张成泽一直在军队中有着广泛且深厚的背景,从他两个哥哥生前的职位不难看出这一点。金正日去世后种种关于张成泽掌控护卫总局的传闻,也证实其在军中有极大的影响力。朝鲜一直实行“先军政治”,军队,是朝鲜现行体制下的最庞大也是得益最多的利益集团。作为这一集团的首脑之一,张成泽的改革动力何在?毕竟,个人的观点和兴趣,不可能左右整体的大局,利益才是驱动政治家行为的根源。

此外,从部分脱北者披露的材料来看,张成泽本人也确实有不够“开放”的另一面。最典型的莫过于为脱北者所披露的1997年“深化组事件”。

“深化组”是朝鲜社会安全部内一个负责反间谍的特殊机构,曾在金正日时代红极一时,最多时曾拥有近8000名精锐人员。

1997年,也就是金日成去世后三年左右,有一个朝鲜官员徐宽熙,因为给自己的亲戚挪用了30吨化肥而被关押。金正日指示任朝鲜劳动党中央组织部行政部长的张成泽,以及组织部负责社会安全省指导员李哲和社会安全省政治局局长蔡文德,给徐扣上了“作为美国和南朝鲜的间谍,为了让我们的人民饿死而有计划地迫害了我们的农业”的罪名。将其与另外一名女官员黄今淑一起在平壤公开处决,就是有名的“徐宽熙、黄今淑事件”。这次事件后,金正日利用张、李、蔡三人组成了“深化处理徐宽熙事件调查小组”,也就是深化组,深挖“潜伏的美韩间谍”。

深化组在成立之后搞出了所谓的“龙城事件”。“龙城事件”以“清查朝鲜战争中打入我内部的间谍”为名,在1996年至2000年期间,抓捕了无数朝鲜干部和干部家属。仅第一阶段的审讯就有三千多人被打死,一万多名家属被关押。第二阶段的抓捕则连朝鲜劳动党中央责任书记文成述、前任平壤市责任书记徐润锡都在抓捕之列,包括4名内阁相在内的2千余人被处决。其中,文成述不堪酷刑在狱中撞墙自尽。

在深化组之前,朝鲜的反间谍活动主要由两大机构负责:社会安全保卫部和隶属于人民军的情报机构人民武装保卫部。朝鲜的护卫总局也承担部分情报工作。社会安全部的主要工作则是侧重社会治安。但在深化组成立后,其权力急剧膨胀,大大侵害了保卫部和人民武装保卫部的利益,连护卫总局的军官都受到深化组的调查。在三大机构的联合压力下,金正日不得不于2000年撤销了深化组,并对深化组处理过的部分人员予以平反。

深化组被撤销后,李哲被处死,蔡文德被关押,但张成泽却在政治上安然无恙。不过,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之后,张成泽的“改革”之名,多少是要打些折扣了。

至于处理张成泽是否会影响朝鲜的改革?笔者认为恐怕未必如外界所普遍认为的那么严重。

这几天朝鲜风云突变,朝鲜官方罕见的公布已经逮捕张成泽的消息,并且用极大的篇幅公布了其“罪行”。随后韩国方面就传出张成泽被抓现场的录像,并且有消息称张已经被快速的处决。

关于张成泽个人及其倒台的诸多细节,目前媒体还没有进一步披露,笔者也无法提供给读者更多的东西。实际上,尽管早在金正日时代后期,张成泽便在朝鲜政坛十分抢眼,但外界对其的了解始终极为有限。不只是张成泽,整个朝鲜的政治运行,对于外界而言,也一直笼罩在迷雾之中。

韩国大约是世界上最为关注朝鲜的国家,其对朝的情报分析还有美国情报界提供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但即便如此,韩国情报机构对朝鲜也只能管中窥豹,而且信息常常滞后。不要说此次张成泽的倒台,就是金正日去世这种足以影响地区局势的的消息,韩国和美国也是在四十八小时之后,通过朝鲜媒体才获得的消息。当天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依然说“消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确认”。韩国情报机关也对媒体承认在事先“没有监测到任何有关的信息”。美国的一名情报官员曾经对媒体抱怨对朝鲜情报收集的困难,称和朝鲜相比,“叙利亚和伊朗像一本翻开的书”。

朝鲜能够对抗美、韩两国的情报机构,一方面得益于其庞大而缜密的内部反间谍网络,另一方面,也缘于朝鲜与外部世界的孤立。朝鲜关卡重重,而且本国车辆极少,政府又鼓励邻里之间相互告密,并且实施严格的连坐制度。这种高压的事态导致朝鲜本土人员,根本无人敢随便透露消息,也缺乏透露消息的可靠渠道,一切外来者都在朝鲜政府视线之下活动。同时朝鲜政府官员又极少出访,即便外访也被随团的情报人员严密监视,所以除了少量脱北者之外,美、韩在朝鲜境内几乎没有可靠的信息源。此次张成泽的事件,韩国媒体和情报机构,也只能依靠朝鲜公布的消息加以推测。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此次朝鲜上演的“不要姑父”的大戏,绝不会随着张成泽的倒台而结束。在风云变幻的朝鲜政坛,“姑父”张成泽并非倒下的最重量级的人物。但“姑父”的背后,却是朝鲜政坛微妙而脆弱的力量平衡。平衡打破,对于政治家而言,是致命的大事。这一切要从金正日时代说起。

“姑父”背后的体制

朝鲜的政治体制,和人们比较熟悉的专制体制有很大的不同。在金日成时代,金日成本人在朝鲜独一无二的地位,首先是确立劳动党的执政,再通过确立自己的党魁身份,通过党来领导军、政事务来实现的。朝鲜人民军固然忠实于金日成本人,但其指挥调动,都要通过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由于军队发挥着党的革命武装力量的作用,故军是从属于党的。这和当时其他一些国家并无很大不同。

到了金正日时代,这一体制却被打破。朝鲜的军队并不是通过劳动党调动的,而是直接通过金正日本人。这要从金正日生前说起。

金日成晚年为提拔、培养金正日,加强其在军队的影响力,于1990年5月任命金正日为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1991年12月任命其为朝鲜人民军司令官,1992年4月授予金正日朝鲜人民军元帅军衔,并安排金正日于1992年4月23日以朝鲜人民军司令官的名义给664名军官晋升了军衔。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吴振宇、总参谋长崔光佩依次由金正日亲手为其佩戴元帅和次帅军衔,同时升为次帅的还有李乙雪、朱道日、崔仁德、李斗益、金奉律等金日成的嫡系将领。其中李乙雪为朝鲜护卫总局局长兼护卫总司令部司令,是执掌护卫总局的“九门提督”兼“御林军指挥使”。

同年,朝鲜修改了宪法,把过去只是中央人民委员会下属的国防委员会提升为“国家主权的最高军事机关”(朝鲜《九二宪法》第111条),还把过去由劳动党主席保有的所有武装力量的统率权移交给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并规定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具有“指导国家一切武装力量和国防建设事业”的权限。这样一来,金正日可以不通过劳动党直接指挥朝鲜人民军和朝鲜其他武装力量。

原本至于党领导之下的军队,可以跳过党委机构直接受金正日本人指挥,使得军队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同时,金正日宣布朝鲜进入“准战状态”,政治和经济利益向军队倾斜——这就是后来先军政治的源起——使得军队获得了大量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人民军由此对金正日忠心不二,成为保障其“继位”的决定性力量。

然而,在继位之后,金正日不得不面临有一个问题:谁来制约军队?金正日虽然和宋太祖一样是靠军队才“黄袍加身”,但却并不想“杯酒释兵权”。金正日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情报机构制约军队。今日朝鲜政治的基本格局,就是情报、军队两大系统的斗争与平衡。

朝鲜的情报系统

之前曾经提到过,朝鲜的情报系统是“三分天下”:社会系统的国家安全保卫部,负责内部的反间谍工作并少量承当对外渗透和情报工作;人民军系统的人民军保卫司令部,负责对外军事情报的收集;朝鲜护卫总局,负责金家父子的安全,在涉及安全问题的情报工作上有指挥权和决定权。

国家安全保卫部成立于1973年,最早叫政治保卫部,后来改名叫国家保卫部,金正日上台后定名为国家安全保卫部。这是朝鲜国内最早设立的独立的情报安全机构。第一任部长李镇洙是金日成亲自指定。大约在1980年后,也就是担任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之后,金正日开始过问保卫部的工作。1987年李镇洙去世后,朝鲜再没有公开任命新的保卫部部长。据韩国媒体推测,此后这一职务一直由金正日兼任。金正日之下,第一副部长金应龙曾在80年代末一度代行部长职权,但90年代后此人不再见于朝鲜政坛,后来见于官方报导的副部长是禹东测。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日去世后,朝鲜公布了保卫部的部长,金元弘大将,曾一度负责保卫司令部的工作。

人民军保卫司令部的前身是1948年人民军建军时作为军内防谍组织建立的内部安全机构。1968年改组为政治安全局。1970年,政治安全局更名为军队政治安全保卫局,1996年,升格成为保卫司令部,设保卫司令一人,金正日时代由元应熙大将担任,2004年元逝世后朝鲜再没有公布过人选,但在2010年其工作似乎由金元弘大将负责。

朝鲜护卫总局此前已有介绍,不再重复。但需要注意的是,金正日上台不久,就开始使用护卫总局的力量牵制人民军。比如在1996年金日成逝世两周年纪念大会上,出席大会者的名单中,身为护卫总局局长的李乙雪,排名却在11名,而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赵明禄和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永春却身居12、13位。身为劳动党中央书记的崔泰福则排名15,最高人民会议议长杨亨夔排名16。

党、政让位于军队,军队则受到情报系统的牵制,这就是朝鲜政治的基本格局。

微妙的姑父

理解了朝鲜的政治格局,不难看出张成泽的微妙地位。他既处于最核心的权力中心,金日成-金正日家族当中,又同时在情报系统和军队系统有盘根错节的关联。

特别是考虑到其倒台之前,关于他和护卫总局的各种传言不时见于报端。而在张成泽倒台之前,大约在11月21日,朝鲜举行第二届朝鲜人民军保卫工作者大会,金正恩亲自主持会议。上一届大会召开,还是在20年前,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据此笔者推测,此次张成泽的倒台,人民军保卫司令部应该发挥了某些作用。果真如此,则说明朝鲜情报系统的两大巨头,护卫总局和人民军保卫司令部之间,似乎有着某种深刻的矛盾。“姑父”的倒台,和这种矛盾的深化有关。

特别是要考虑到,在此次“不要姑父”之前,朝鲜军界已经发生过一次地震:总参谋长李英浩被解职后神秘失踪,随后军界高层频繁调动,人员更换如走马灯。在李英浩的被解职过程中,据信还和保卫司令部、护卫总局的人员发生了枪战,随后传出的张成泽、崔龙海搞垮李英浩的传闻,也印证了军队和情报系统之间的不和。

此前笔者曾经分析过,从使用朴凤柱这样的改革派不难看出他本人有着比较强的改革欲望,而朝鲜内部也不存在所谓的“路线斗争”,这一切对其实施改革是有利的。但金正恩人既不像金日成那样经历过战火,在军队中有深厚的人脉;也不像金正日那样常年成长于国内,谙熟政治游戏,能够将军队、情报高层玩弄于股掌之间。目前军队、情报两大系统都发生了“地震”,且彼此之间矛盾重重,这一切,显然不利于这位“少主”。“不要姑父”之后,金正恩能否顺利控制朝鲜局面,是一个大问题。

文章来源:转自《大家》。

相关新闻
张成泽海外亲戚陆续被召回北韩
张成泽“现身”韩媒:被撤职天天交悔过书
外媒:朝鲜“摄政王”重要亲信寻求韩国庇护
朝鲜二号人物张成泽证实被解职 定性“反革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