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酒浇愁 巴西人反越喝越愁

人气 23
标签: ,

【大纪元12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雅陵圣保罗特稿)巴西人对饮酒的开放程度极高,啤酒还被称为“大人的汽水”。约90%巴西成人有饮酒习惯,其中10%因饮酒过量损害健康,调查显示,49.8%的家暴事件发生时,施暴者都喝醉酒。

“今天是星期五,停止忙碌远离忧郁,拿杯啤酒放在我的桌上今天是星期五,再多拿些啤酒烦闷至极,脑袋一片空白…”

这是一首巴西人耳熟能详的葡萄牙语流行歌曲“啤酒”,歌词言简意赅。巴西人喜欢在一天工作结束后与三五好友把酒言欢、闲话家常,宣泄情感,以纾解生活压力及紧张情绪;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的“欢乐时光”(happy hour),更是上班族与大学生的固定社交活动。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饮酒的习惯与爱好,不管是做为祭祀、医疗用途还是单纯的娱乐助兴,永远不缺理由。从古希腊罗马的葡萄酒、中世纪的啤酒、现代的蒸馏酒到各地原住民的“嚼酒”(用唾液发酵的原理来制酒),人类社群都会因当时的生活与文化型态,而有饮酒行为。

巴西第七频道电视台“纪录”(R7)调查指出,啤酒是巴西人消费最多的酒类,占比61%,其次是甘蔗酒和葡萄酒。甘蔗酒虽排名第二,却是巴西最著名与传统的酒类,而用甘蔗酒加白糖、柠檬与冰块调和而成的“乡村酒”(葡文为caipirinha),则被视为历史文化资产。

甘蔗酒是拉丁美洲最早出现的蒸馏酒,16世纪初起源于巴西东北部培南布可州(Pernambuco),有近500年的历史,后来在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发扬光大,因酒精浓度高(38-54°),可以舒缓饥饿、消暑暖胃、减轻痛苦、提升勇气,为殖民时期前往巴西内陆拓荒者必备的饮品;时至今日,更成为极具外销潜力的巴西特产。

传统上,男性饮酒行为较多,但巴西父权社会里的男尊女卑文化,随着多元社会发展,逐渐被两性平等取代,这样的现象也反映在饮酒习惯上。

圣保罗联邦大学(Unifesp)调查显示,近6年来14岁以上巴西女性人口喝酒比例提高24%,从15%变成18.5%,主要反映在社交性饮酒,而非在家饮酒;这一点,和女性因职场需要,与男性一样得交际应酬有直接关系。

联大研究员、心理治疗师拉兰杰拉(Ronaldo Laranjeira)指出,巴西人对饮酒的开放程度极高,尤其是啤酒,被称为“大人的汽水”;而未经酒精“洗礼”的年轻人,免不了被调侃是“长不大的孩子”,许多受不了激将或诱惑者,往往还未成年就开始接触酒类。

调查显示,32%有饮酒习惯的成年人表示,在某些场合一喝酒就停不下来,如49岁的公务员乔伊斯(Joyce),她喝酒比其他朋友凶,当朋友们喝第一杯时,她已经三杯下肚;30岁后完全失控,想停也停不下来,光是周末的“欢乐时光”已经不能满足她,平时也得喝几杯,结果开始影响工作。

调查显示,巴西约90%成年人有饮酒习惯,其中10%因饮酒过量损害健康,10%嗜酒成瘾:如同乔伊斯的情况,约8%的受访者因喝酒影响工作,9%的家庭或婚姻关系受冲击。

尽管研究指出适量饮酒对健康有好处,比如能活血、补气、助眠,但一旦喝酒成了病态,对个人与家庭的健康和睦都会造成负面影响;事实证明,社交性饮酒与酒瘾之间的分隔线之细微,有时连医生都很难分辨。

大部分的人社交性饮酒都是浅尝即止,不会担心自己喝了多少,情绪也不会失控。但藉酒浇愁、藉酒发疯,将隐藏于内心诸多如不安、害怕与愤怒等负面情绪借机发泄出来,就可能衍生行为失常,家庭暴力接踵而至。圣保罗联邦大学对巴西108座城市7000个家庭调查结果显示,49.8%的家暴事件发生时,施暴者都喝醉酒。

心理学家方塞卡(Arilton Fonseca)表示,人们通常对酒后胡言乱语与行为乖张者具有较大耐性与理解力,将自己与他人所有失常表现归咎于酒精的作用,并自我安慰喝醉酒的人不晓得自己在做什么,因此受害人忍受的暴力迫害时间,往往长达10年以上。

巴西人类学家乐蒂(Raul Lody)说:“酒是超越善与恶的饮品。”饮酒固然是传统文化,可做为生活的调剂品与润滑剂,但如同“水能覆舟,亦能载舟”的道理,饮酒也需适可而止,才能真正乐在其中。(详细报导内容请见“全球中央”杂志2013年12月号)

相关新闻
巴西圣保罗拟禁止在街上饮酒
日研究: 女过量饮酒 容易中风
研究:饮酒后脸红者 慎防高血压风险
美将领遭撤职 原因:饮酒作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