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变两会为两院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03月08日讯】 北京人大政协两会又在喜气洋洋召开。港台历来将两会奉称为“橡皮图章”和“政治花瓶”,因为它们的性质、议程和景观同各国实行立法权的议会大异其趣。没有议场辩论、没有官员答询、更没有各出其谋的抗争镜头。有的是照本宣科、全场鼓掌、名流作秀、记者追星,以至酬庸群的一张张昏昏欲睡的老脸。现在又增加节目:操控自如的记者会和你追我赶的提案游戏……习近平上台,曾寄情“宪政梦”,捍卫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令人鼓舞。两会是中国宪政的最大舞台,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殆无疑义。政协享有和人大并驾齐驱的光辉,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暗藏着何许中国特色?这是一个搁置了几十年的大问题。

中共建国前夕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暂代宪法,1954年制宪后,政协存废起争议,党内一种意见要仿照苏联搞两院制,被毛拒之,批评为“二元化”,定性政协是人民团体、政党协商机构。文革起,政协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关闭十二年。文革后,1980年中共痛定思痛,重建体制,又提出改两会为两院“地区院、社会院”,各设六百人,由胡乔木成文报中央,但被邓小平否定。八二修宪,序言中明订政协为“统一战线组织”。邓一言九鼎: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可以“避免很多牵扯”。还说,政策错了,什么院制都没有用。可见邓的否定是基于维护独裁权力的效能。到了江泽民治下,问题被升级,斥为西化、议会制、西方分化阴谋,强调“不能向两院制倾斜”。小木匠李瑞环主席快人快语:性质不能改,“政协就是政协!”于是,两会改两院成为一个没有探讨余地的政治禁区。

但是,近年大陆学界有人借中共十六大一句话“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提出“借鉴两院制操作上的有益做法”,试图探讨政协权力机关化问题。因为政协排场大,却只有监督的权利,而不是监督的权力。被形容为“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无疑,西方议会政治是二百多年来人类政治制度的伟大成就,两院制体现的完全是为了平衡兼顾一个国家各方面不同的权利需求。美国的众议院参议院、印度的联邦院人民院,照顾联邦和各州(邦)的平衡,英国下议院上议院、日本众议院参议院,照顾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就连苏联最高苏维埃之联盟院、民族院的设计,也是为了平衡多民族的利益。因此,两院制已经为世界众多大国所采用。

当然,西方的议会两院制,是和民主体制的三权分立、多党制配套的。中国大陆名为“共和国”,即便全国人大,也不等于民主国家的国会、议会,至少其代表不是人民真正选举产生,而是由一党(共产党)一手包办。政协委员就连选举的形式也没有。一党制下的两院制,可以想见,很难具备议会政治的功能。但以宪政设计而言,有其进步意义。苏联宪法不仅规定了最高苏维埃实行两院制,还有实行“全民公决”和民族自决,各加盟共和国“都保留退出苏联的权利”等条款。显示同为一党专政国家,苏共在宪政观念上,比中共更为接近现代理念,因此,苏联的民主转型自然没有中国这样艰难。这是习近平不理解的地方(他惊异苏联解体竟无一男儿出来反抗),中苏之别当然和国情、历史背景不同有关。换言之,苏联的政治体制不可能接受中国政协这样非驴非马的怪胎。

而且,从一个大国政治体制设计的合理性而言,两院制的价值也不容否定。可以名正言顺地协调制衡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的权益。彻底消除中国政协的现状——不仅外观上是无权有效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可笑的花瓶,实质上还成为利益交换和一些失意官僚、投机政痞流氓谋取不义之财的名利场。无疑,这是一个宪政改革的大项目,中共体制内的有识之士早已洞悉其必要性和正面价值,根本不存在什么西方阴谋的后果,如果习近平有胆识摆脱前任的思想枷锁,真正圆其宪政梦想,改革两会体制,大有可为。

(本文是2013年3月号开放杂志“编辑部”社评的修改补充稿)3-6香港

--原载开放杂志

相关新闻
金钟 : 八大能,为何十八大不能?
金钟:欲了解共产党应看“九评”
金钟:江泽民 十八大最丑恶一页
金钟:走出传统治国方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