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越来越弱 中共自吹自擂露馅

人气 4

【大纪元2013年07月31日讯】(新纪元周刊336期,记者任义报导)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靓丽”,然财长楼继伟在国际会议的发言数据却低于统计局的数据。明眼人都看得出,中国经济已经变成中共“自吹”的经济,中国已存在实质的金融危机。

各项经济数据不佳 GDP增速令人诧异

7月15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万8009亿元,按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二季度同比增长7.5%。

但此前中共当局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表现并不佳,7月1日,中共官方发布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降至50.1%,回落至代表制造业扩张与收缩的荣枯线50%边缘,创四个月以来新低。同日,汇丰控股发布PMI终值为48.2,更是跌破50的荣枯线,创九个月以来新低。

7月9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PPI数据显示,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下降2.7%,已经为连续16个月下降,而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则上涨,二者呈燕尾式背离状态。

7月10日,中共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6月份进出口贸易数字双降,出口同比下降了3.1%,进口同比下降了0.7%。其中出口为17个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再加上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严重失衡,造成地方债高企面临大量违约风险,而国内消费早就一年不如一年,这样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全趴下了。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教授蓝纪平接受《新纪元》采访表示,各项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处于下滑状态,而且很不乐观,但GDP的增速却仍在中共政府的“预料”之内,着实令人“诧异”。

蓝纪平说:“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各项数据差而总体数据却达标,只能说似乎有只看不见的手准确的操作这一切。经济界戏称中国有个神奇的政府部门是专门制造数据的,那就是国家统计局。”

有中国金融分析师向《新纪元》表示,中共当局一直在“国进民退”中扮演着操纵的角色,而实则是绑架了中国经济,为了达到其政治目地,中国的经济数据可以由中共当局来“制造”,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经变成了中共的经济,成为其维系政权的工具之一。

中共财长透底 GDP增速6.5~7%

7月11日,中共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华盛顿接受记者采访称,中共政府今年的目标也许可以容忍低至6.5%的水平。楼继伟并称今年的增长目标是7%,跟三月份中共人大通过的7.5%的增长目标相冲突,引发媒体的疑问和投资者的困惑。

7月11日,中共财长楼继伟在华府发言称,中共今年的目标可以容忍低至6.5%的水平,并称今年的增长目标是7%,跟三月份中共人大7.5%的增长目标互异,引发公众的疑惑。(AFP)

当有记者问到中国经济GDP增速的问题时,中共财长楼继伟称,“我们不认为6.5%或者7%将是一个大问题。”并强调“请不要忘记,我们预期的GDP增长速度是7%。”

中共财长的无意中透底,令中共当局很恼火,因其在“政治立场”上没有和中共保持一致。随后在7月13日,中共喉舌《新华社》一篇英文稿更正了此前自己引用财政部长楼继伟的话称今年增长目标为7%的报导。将引述的增长率数据更正为中共本届政府7.5%的官方目标。

中共财长楼继伟声称6.5-7%的增长目标是可以接受的,后遭到新华社更正为7.5%,业界有疑问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GDP实际增速应该是6.5~7%。对此,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商学院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谢田博士(Dr. Frank Tian Xie)对《新纪元》表示,中共此举是在放风。

谢田认为,目前中共当局受到内外界的压力,在慢慢曝光一些以前吹嘘的数字,找一些人出来做替罪羊,然后慢慢降低人们的预期,还会继续往下降。“因为中共觉得造假已经很难了,继续下去不能自圆其说。这样一点点的把增长目标降下去,以免让人看到真实的那一面的时候那么震惊。”

中共当局不希望各界怀疑其公布的数据,中共的命运与经济增长紧密交织在一起,多年以来,中共当局以其发布的“靓丽”的经济增长数据来作为维护其不合法政权的借口之一。当再也遮掩不住,真实经济情况即将浮出水面的时候,中共当局就慌了神,连中共财长都透了底。

据大智慧通讯社报导,在中共财长楼继伟参加的“美中经济对话发布会”上的与会嘉宾称,“楼继伟不可能是说漏嘴了,他说6.5%和7%时候都是先低头看了稿再说的,而且楼继伟当天发言显得很谨慎。”

增长放缓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表现有时给各界以扑朔迷离的感觉,一方面,中共当局发布经济增长“靓丽”的数据;另一方面,不断增大的结构性风险则让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的崩溃不可避免,因为中国的增长模式是不协调、不平衡、低效率和不可持续的。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中共当局对外资的投资政策。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税、无偿使用土地、信贷补贴以及廉价的能源和水资源等要素投入。然而,中共当局对内部的实体经济却支持不足,中共当局对市场干预直接导致市场的扭曲,包括限制劳动力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流动的户籍制度,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直接控制,政府机构对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的调节,以及向投资者提供的土地使用费优惠等。

包括劳动力在内的低廉的要素成本促成了“中国奇迹”,一方面,这提高了生产利润、投资回报以及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低廉的要素成本也造成收入从家庭流向企业的特殊机制。

多年来,企业利润的增速远远超过家庭收入,导致了结构性问题。这种激励导致出口和投资占GDP比重的不断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家庭收入的增长慢于GDP的增长,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

业界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估计大致都落在6%-8%的区间。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重大转变。未来十年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同时,通胀压力正在上升,并可能最终稳定在5%左右。这些变化构成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当前中国已存在实质的金融危机

7月13日,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名誉所长夏斌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当前的中国已经存在实质的金融危机现象,有些企业该破产没破产,有些地方融资平台早就资不抵债,决策者应该尽快的寻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逐步冲销实际已经造成的损失,以摆脱大面积危机的爆发。

针对中共当局提出的经济增长底线,夏斌表示,要有危机思维,就是要有预期思维,就是要做好准备会发生的事。现在的预期非常脆弱,个别事件都马上会改变人民的预期,会引起一系列的资金链终端的连锁反应,所以他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是:中国当下的经济不整早晚要出事,整狠了马上就出事,这就是中国经济。

中共当局和相关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不断扩张,已经逼迫到中国民众承受力的底线,即内需、出口和投资都已经盛极而衰。目前国际资本对于中国的主流看法已经由人民币升值转向了人民币贬值,更简单地说,人们在猜想中国金融危机什么时候会爆发,以什么形式爆发,而不是以前的中国会不会爆发金融危机问题了。

7月17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说,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显着减缓。它目前的步伐可能也是无法持续的,除非这个国家开始对经济做出显着的和系统性的改变。IMF亚太部副主任Markus Rodlauer称,中国经济看起来越来越脆弱,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难以改变。◇

本文转自第336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想提前看到新纪元更多精彩文章吗?请访问新纪元周刊网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传党内高层有人定性薄熙来为“第二高岗”
外媒聚焦中国审计政府债务 沪指跌1.7%
大陆经济骗局穿帮 各省GDP增幅都超全国水平
无独有偶 中共打压多家瑞士公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