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经济危机现死结 财政危机加剧楼市泡沫

人气 2

【大纪元2013年08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双报导)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呈现出逐季下行的趋势,各界专家认为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将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各种危机凸现。近日,中共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公开承认,中国经济目前面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房价反弹压力较大,部分行业稳岗就业困难较多等风险。

据《北京商报》报导,8月28日,中共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报告中表示,目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房价反弹压力较大,部分行业稳岗就业困难较多。各界专家纷纷对发改委此番报告中提出的三大风险进行解读。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为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关注焦点。

财政收支矛盾成中国经济恶化死结

数据显示,1-7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而财政支出则同比增长8.9%,增速明显高于收入。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央广财经评论节目中表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地方债问题严重显然加大了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也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很难摆脱“以房为纲”、“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模式,偿还存量债务和筹集基建资金是多地准备提高基准地价的深层次原因。

向松祚同时表示,在中国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盈利大幅下降,企业经营严峻困难的背景下,基本财政收入下降进一步导致地方政府更依赖土地财政,使得各地房价暴涨及带来诸多其他问题。

钱不入经济实体 房产泡沫越吹越大

相较于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今年房地产市场表现一枝独秀。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上升,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

中共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同样在8月28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报告中表示,由于上半年反地产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带动相关地方税收增加。如果扣除房地产营业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契税和土地增值税四项合计增收数后,1至7月地方财政本级收入增长仅为7%左右。另外受用地供应量增加,地价上涨、房地产交易活跃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151亿元,同比增长49.4%。

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70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情况显示,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上涨的城市有69个,同比涨幅超10%的城市达10个。而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61,1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8%,远超去年同期-6.6%。

向松祚表示,中国财政最大的黑箱就是卖地的收入,客观上推高房价。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现在危险的信号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的房地产现在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面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仍然在上涨,二、三、三四线的城市出现了房子严重积压,房价大幅下降,甚至出现鬼城的情况。

地方债务成中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对于发改委所说的“金融领域潜在风险”,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认为,虽然没有点明是哪方面的风险,但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主要是地方债务的风险不断增加。

自8月1日起,中共审计署针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债务审计工作正式展开,目前从各地传来的消息十分不乐观。其中来自浙江的数据显示,过去的几年平均债务年增长在千亿以上,审计人士称太恐怖。

而7月,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大陆无锡“郎眼看钱荒”主题讲座上表示,中国经济已进入最可怕的滞胀阶段,中国经济正面临八大危机,其中地方债务危机排第三位,地方政府欠了共二十万亿的债务,连利息都还不上。今年六月审计署公布的报告:16个地级市负债率已超100%——即技术性破产,占36个地级市抽样样本的四成以上。

最近,中共发改委的一个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每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总计将建200余个新城新区。业内认为,此举无疑对地方债问题雪上加霜,可能造成遍地负债累累的“债城”和杳无人烟的“鬼城”。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表示,经过7月以来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显示,目前中国经济存在三大泡沫,三个导火索,一是房地产,二是地方债,三是影子银行。三大迅速增长的泡沫供奉着一个有病态的实体经济,引发局部性或结构性金融危机是必然的,只是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问题。现在担心的是,中国的金融危机今年9、10月会露出苗头,到年底时开始爆发。

(责任编辑:肖笙)

相关新闻
大陆审计署透露9省会城市资不抵债 实质破产
经济学家:中国债务飙升超日本经济崩溃前
中共卖地惊人数字曝光 专家:抛房潮重现 崩盘不可避免
权威机构数据再曝中共骗局 中国经济恶化两大铁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