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银净息差胜中资及国际银行

内银打入香港金融中心 或再掀并购潮

人气 6

【大纪元2013年09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曾嘉连香港报导)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9月26日发表最新香港银行业年度报告,指受净利息及非利息收入上升等因素带动,香港银行去年净利润按年升16%,本地银行的净息差普遍高于在港的中资银行与国际银行。毕马威又指,不少内地企业和内银,都想借并购打入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市场,对出现并购潮不感惊讶。

毕马威报告指,香港银行去年的整体净利润较2011年升16%,主要由净利息及非利息收入上升带动。不少大型银行,例如汇丰、恒生及渣打,资产负债表均录得平均将近8-10%增幅。行业的税前利润中, 有七成半来自汇丰、恒生及中银香港。

分析又显示,除工银(亚洲)净息差下跌5个基点外,所有大型中资银行的净息差在2012年均有所增长,本地银行的净息差仍普遍高于在港的中资银行及国际银行。但若按年比较,虽然整体收入上升,但业绩却较为参差,东亚银行及创兴银行因利息支出增长较快,令净息差受压。

报告又指,香港银行业前景喜忧参半,虽然业绩强劲,但业界仍面临许多挑战。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合伙人马绍辉(Paul McSheaffrey)说,全球各地出台新法规是众多银行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少银行因此在考虑他们是否应该继续在某些业务或市场经营。”加上面对创历史新低的净息差,以及竞争日益剧烈的融资环境,银行需寻求其它收入来源以进一步优化成本效益。

中资内银借并购快速打入港市场

对于近期香港银行出现并购潮,马绍辉表示,中资及新兴市场地区性银行对香港银行尤其感兴趣,希望借并购打入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市场,主要视乎价格是否合理;但他表示难以评估价格水平。

毕马威金融服务合伙人黄宝珊也表示,对并购潮不感惊讶,因为中小型本地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利润仅录得单位数增长,甚至出现倒退,促使近日有多宗收购合并。她说,由于香港中小型银行已有固定客户群,中资银行借并购可缩短打入香港市场的时间,预料未来仍会吸引内地银行借此在香港扩大业务规模。

港拥完善法制新闻自由 上海难取代

另外,上海自由贸易区即将于月底正式挂牌成立。黄宝珊表示,自贸区有接近100项政策推出,预料约半数会在月底出台,市场估计会涉及人民币兑换问题及利率自由化,对上海成为金融中心有利好作用。

但她强调,上海短期内难以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因为香港拥有法制、自由等先决条件,“暂时来讲香港有我们的优势,我们有一套完善的法制,我们有新闻自由,最近传媒都还在讨论到底上海自由贸易区里面到底可否有互联网自由。在现阶段政策未出台之前,都不能够知道最终的政策是怎样。……香港有这些先决条件,暂时未见到上海能取替得了。”

她又说,经香港处理的人民币存贷业务比例遂年上升,相对中国版图,香港人民币业务比例相对较小,故发展空间庞大,短期不会减慢,“到底香港是否那么快就会被上海或其他地区挑战?我想未来仍然大家有各自发展的空间。”

相关新闻
传贷款拨备将提升至2.5% 港市8内银须再拨581亿人民币
港银行对陆贷款  金管局吁警惕
英媒:热钱大批离港 香港银行“脊背发凉”
传大陆集团并购香港银行 为融资铺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