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支付命令”成诈骗新招 老妇背 5 千万债务

警政署165反诈骗专线常告知民众 遇到假冒名义的公文书信不要理会 但诈骗集团却借此钻法律漏洞 法院反倒成了帮凶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大纪元2014年01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旻洲台湾台北报导)诈骗手法不断推陈出新,近来甚至有诈骗集团利用法院核发的“支付命令”来当犯罪工具。一名黄姓妇人2012年被诈骗集团以伪造公文,先后4次骗走207万;事隔1年后,她又收到1张“支付命令”,指她投资借贷4,990多万元,她以为又是诈骗就不再理会,却因在20日之内未提出异议而遭“支付命令”确定,财产反而遭法院扣押,让黄姓妇人哽咽表示,现在她生活困难,只能向儿子伸手要钱。

黄姓妇人17日在国民党立委江启臣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黄姓妇人表示,法院强制执行后,她连基本生活都有困难,活那么大岁数了,结果遇到这种事,让她真的想走上绝路,她希望把犯罪手法公开,不要再有人受害。

被害人委任律师陈居亮表示,只要500元,就能向法院申请核发支付命令,核发容易、门槛也宽松。陈居亮强调,被害人的支付命令已确定,后续要救济就很困难,倘若法院无法做出有罪判决,就很难再审。

江启臣表示,据统计,以“假冒公务员诈财”的犯案手法,不论在财损排名、诈骗排名都高居第一,因此警政署165反诈骗专线常告知民众,遇到假冒名义的公文书不要理会,但诈骗集团却借此钻法律漏洞,法院反倒成了帮凶。

江启臣强调,一般民众欠缺法律认知,甚至也没听过“支付命令”的迅速请求债权实现特点,容易遭诈骗集团利用,因此他将提案修法,把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声请、驳回支付命令的条件修订得更详细,避免民众再因类似手法受害。◇

(责任编辑:明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