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成就孩子的未来(九)

建立规矩意识,从孩子出生开始!(上)
font print 人气: 73
【字号】    
   标签: tags: ,

作者: 王涛

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孩子的规矩意识呢?

我有一对朋友是夫妻,两人对儿子百般疼爱,不忍心严格管教,加上爷爷奶奶的呵护,直到孩子读小学都没有好好管教。虽然他儿子很聪明却也调皮,在学校经常闯祸,爸爸妈妈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

小学老师不仅对孩子严厉,对父母也不留情面,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责问父母:“你们是怎么教孩子的?”

老师的责备让父母面子上挂不住,便痛下决心管教,顿时从慈父慈母变成了狼爸虎妈。不只孩子不能适应,父母和爷爷奶奶也常争吵。显然,孩子读小学才开始建立规矩太晚了。

我曾经听很多幼稚园老师说,开学第一天,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是从家里带来的。如果父母在孩子入园以前没有好好建立规矩,不仅适应慢,还会衍生很多新的问题。

儿童心理学的追踪研究发现,孩子二至三岁时的负面行为,会跟随孩子到以后的人生阶段。俗话说:三岁定终生。三岁之前的行为是在家庭里形成的,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孩子的行为非常可怕,原因在于父母没有建立基本规矩。

有一位妈妈在我的部落格上分享一件事。

我的女儿现在两岁三个月,不爱惜玩具;不尊重长辈;只要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就会激烈反抗。今天我们瞒着她出门了,回到家时,她还没睡,在客厅坐定看着我们,然后表情冷漠地拖着外公去房间睡觉,以前她一定会吵着要和我们一起睡。我试着去牵她的手,她却一把推开……

两岁三个月大的孩子到了睡觉时间,在客厅“坐定”并不容易,这表示孩子非常有决心,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正如妈妈所反映的“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就会激烈反抗”。显然她不是一个人战斗,外公也陪着她,她要做的就是让父母感受到她的愤怒。

父母开门进来时,我猜这位母亲会一脸歉意地希望让孩子和她一起睡,为“瞒着她”的行为赎罪。没想到孩子还是不妥协,一把推开妈妈的手,拖着外公去房间睡觉。这个孩子的可怕在于:你没有满足她,她就会报复你。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很早就出现报复行为,而且会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强烈认知能力。例如,一岁两个月的弟弟因为三岁的姊姊不让他玩彩色字母。小弟弟发现哭没有用,就跑到沙发上抓起姊姊每晚抱着睡觉的玩具娃娃使劲地捏,直到姊姊嚎啕大哭。弟弟的行为和女孩如出一辙,小小年纪不仅要报复,而且知道透过伤害你最爱的东西让你心痛。

由于欠缺行为规范,才两岁三个月的年纪(甚至更早),内心就充满了仇恨:感觉自己很苦、备受委屈,行为狠毒。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还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吗?

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这个孩子的所作所为时,心里一惊,她的行为不正是在教训父母吗?而且立即见效。我想这位妈妈会牢记这次教训,下次再也不敢“瞒着她”出去应酬了。

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如果你不管教孩子,孩子就会回过头来教训你。孩子今天教训你,明天就教训这个社会。

─ ─摘自:《规矩和爱,成就孩子的未来》野人文化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少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我生养的,不是我的是谁的?这样的观念,是在占有孩子的思想和情感。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和情感,虽然会受到父母影响,但是不属于父母。
  • 教育的核心是处理好规矩和爱的关系。尊重和理性是规矩与爱结合的前提。相反地,如果父母以占有为目的,很容易失去基本的教育理性和教育界限。
  • 目前忽略型的父母正急剧增加,最典型的是父母离家工作,孩子留在家中,这种现象逐年递增。由于这些孩子缺乏规矩又缺乏爱,心理发展不健全,出现厌世自闭、反社会人格、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现象,最重要的是缺乏爱。这些孩子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什么是敬畏,最后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极端地不尊重。
  • 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时,要理性地给予肯定,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孩子的行为反复,是在考验你设立规矩的界限是否坚定。父母第一次认真地立下规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很多父母常舍不得孩子受罚,这是让孩子失去对规矩的敬畏。例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些家长每次看到孩子认错,就开心地夸奖起孩子,根本没想到还需要处罚。孩子可以认错值得肯定,但不代表可以不处罚。
  • 打小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传统家庭中的家法,目的是要孩子每看到一次就受一次警惕,受一次震慑,直到内心产生一根无形的杖而实现自律。
  • 中文的“家法”一词明确地表达“杖”是象征规矩、象征着法。父母用杖而不是用手打孩子,是要传达两方面的重要讯息。首先,是规矩要打你,而不是父母要打你,你挨打是因为触犯了规矩。
  • 我对体罚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可以打,也应该打。但是对父母来说,有几项要求。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