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开局不利 专家指增速将减半

【大纪元2014年02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从大陆最新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企业分化加剧,新年开局不利。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放缓,原有经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有经济学家直言中国经济增长平均速度最好也只能达到3%-4%,这相比去年的增速减少一半。

数据破荣枯线 各界担忧中国经济疲软

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制造业每况愈下,从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就可见一斑。2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4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汇丰控股公布的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亦从上月的50.5回落至49.5,再次跌破50荣枯线。两项指数双双回落,预示2014年经济开局走势不利。

观察历史数据可以发现,从2010至2014年的五年中,1月PMI数据呈现递减态势。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认为,2014年中国制造业活动弱势开年,反映1月份外需疲弱和国内商业活动放缓。

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从分项指标看,订单类指数继续下降值得关注,反映市场需求约束继续增强,企业分化和结构调整活动可能将增加。

在不少专家看来,去年6月以来的资金面紧张和利率上升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瑞银调研显示,大部分公司似乎都对今年的前景相对谨慎,很多公司对信贷环境收紧和融资成本上升表示担忧。

东方汇理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师高大力表示,融资成本上升会造成企业增速放缓,这个趋势在今年也会延续,甚至可能出现一些企业债违约的状况。

中国经济处于十字路口 增速或现原形

原有的中国经济模式侧重于投资和出口引导型增长,而不是依靠内需。投资于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再利用这些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出口进一步促进了就业。现在弊端凸显,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报告称,中国巨大的投资规模导致了多种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其中包括炼钢业,造船业和光伏太阳能的生产。

摩根大通近日发布研究报告,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方面展望了中国2014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中国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放缓,这是由于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这三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要素或出现不同程度的疲软。

仅仅在几年前,中共官方发布的数据还令外界认为,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以年平均10%的速度增长,似乎它正在顺利闯过世界经济风暴。如今,包括中国和海外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新的经济模式,中国总有一天会面临经济增长的衰竭,甚至更糟糕。这一结果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日本就是一个先例。

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迈克尔•佩蒂斯在《避免经济的垮塌》一书中称,中国当今的模式注定的厄运就是债台高筑。在某些情况下,借贷者(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是不会还钱的,因此银行将大幅度缩减贷款额度,甚至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投资支出将深陷困境。从媒体上看,解决办法是明确的:经济硬转向消费导向型。但在实际上谈何容易。

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十字路口,由于中共造成中国经济的体制特点,使其处于危险的边沿,而且很可能被打回原形。动态经济理论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萨缪尔森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平均速度最好也只能达到3%-4%。

这相当于在中共的数据上减半,或许这才是中国经济增速的实质情况。彼得森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拉迪在其《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一书中,也提到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过时。并且存在一个两难的问题:旧的模式不会再继续下去了,但那时一个新的模式的建立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高利率会使某些依赖低利息贷款的商家破产,调整人民币币值可能使某些出口公司关门。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大陆城投债3500亿兑付大限将至 2014日子难捱
大陆土地市场新年开局凶猛 地方政府孤注一掷
CNBC:中国审计署地方债数字是胡乱猜测
中共“投资依赖症”难医 风险层层转嫁民众承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