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体验乌来 有机农再现观光春天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新北市10日电)泰雅族人300年前翻山越岭到乌来建立部落,历经变迁,在温泉、樱花、瀑布之外,从耆老口述历史中,寻回原民文化的根。

乌来的泰雅族源自桃园复兴、新北三峡、宜兰、南投仁爱等地,迁来福山及信贤建立部落,拥有渔、耕、猎等并存的人文生态地景。

清朝刘铭传屯兵双溪口,称乌来区域为“汤社(Urai社)”;日据时,建构水力与林产事业,在族群、聚落、产业、文化、信仰等方面,都有显着的变化。

乌来曾是日本观光客访台的必游景点,但观光转型后,逐渐没落。国民旅游取代国际旅客,外地交通的便捷,也让乌来温泉不再是泡汤的首选。

为提振乌来观光产业,并唤醒与保留泰雅文化,中央与地方都动起来。市长朱立伦今天探访乌来,了解跨南势溪温泉管线拆除、新乌路景观整顿,还行销德拉楠部落的美景。

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新竹林区管理处乌来林业生活馆,则邀部落资深文史工作者,导览民众观察建筑特色与生态景观变化;并与耆老对谈、聆听部落文化、经济产业的变迁历史。

市府原住民行政局则推出“悠游部落葛思悠”游程,体验日据时开垦的梯田,转为有机生态农场的传奇,体验在群山围绕的山谷间,低头弯腰收割蔬果的原住民自然农耕乐趣。

探访原始的德拉楠部落,可以自日据时期开凿的水圳步道,前行往蝴蝶谷。沿途溪水潺潺,掩盖轻盈的脚步声。

景观木栈平台远眺塔曼山、乌来桧山,在翩翩起舞的彩蝶中,欣赏山林原始自然、环境清幽的纯朴,德拉楠不但是大台北地区的后花园,更是现代桃花源。

福山91岁的Yaki(泰雅族语奶奶之意)坚持烹饪出传统风味餐迎客,如同葛思悠KIKU的秀菊姨,坚持原味,带领游客DIY,体验泰雅族人庆丰年时的美食麻糬,或竹筒饭、香蕉小米饭,介绍马告(山胡椒)、珠葱的生态,直接透过味蕾体验泰雅。

令人感动的是,福山国小退休校长黄美玲,感慨族人外移后荒废的土地,向族人租地种无毒蔬果,“校长农夫”还将盈余做为助学基金,唤起族人重视土地情感,有机农业让乌来再现生机。

观光旅游局从民国101年培训乌来地区导览人员,透过解说员示范介绍,让民众DIY亲手实做原住民传统饰品、体验传统生活方式、与品尝在地食材。乌来已逐渐展现新样貌,让大家发现山林之美,也在泰雅博物馆的口簧琴DIY制作中,体验泰雅乐音。

外交部安排的参访外宾,今天一早就拾级而上,搭观光台车欣赏部落风光。新竹林区管理处表示,乌来的人文景观资源、交通设施、历史建筑及遗迹,形成乌来、信贤、福山特有的地景,追寻乌来部落百年发展生命史,是形塑现代乌来愿景的基础。

“只要拥有竞争力,就不怕让利。”新北市府观光旅游局长陈国君,为乌来的振兴下了注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