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植物疫情监测 7天前预报虫害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6月21日报导】创新台湾系列报导(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21日电)台湾水果驰名中外,虫害却常造成上百亿损失。台大研发植物疫情监测系统,每30分钟搜集气候、湿度等数据,7天前可预报虫害,精确率最高可达9成。

台湾大学生物产业机电工程学系江昭皑教授领导的跨领域研究团队,研发“植物疫情动态监测系统”,可提前7天预报虫害状况,帮助农民及早因应虫害及产销管控,是台湾迈向“智慧农业”产销新境界的里程碑。此项技术也获得Discovery和BBC等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大幅报导。

台湾有“水果王国”的美誉,但东方果实蝇危害造成每年高达新台币上百亿元的农产损失,令农民苦不堪言。

江昭皑表示,自2006年起投入果实虫害相关研究后,发现东方果实蝇危害台湾的水果种类就有80多种,造成果实畸形、腐烂甚至掉落,失去商品价值;政府虽然每年投入数千万元进行害虫监测防治,但受限于人工点状且非即时的旬报机制,并仅记录害虫数量,难以取得精确的环境变异与虫害分布的增生关系,因此防治效果有限。

为有效果实虫害监测,研究团队整合昆虫研究、气候监测、无线感测器网路、无线通讯、云端运算等技术,研发“植物疫情动态监测系统”;同时和农委会防检局、农试所、改良场等政府单位合作,在全台建置24套系统,并以台湾瓜实类与叶菜类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东方果实蝇”及“斜纹夜盗蛾”为主要监测标的。

江昭皑指出,将化学诱引剂或性费洛蒙放入“红外线自动计数虫筒”中,当害虫被引诱进入筒内后,藉由两段式的红外线感测器,来计算进入筒内的害虫数,再将虫数资讯、作物生产区的微气候参数等资讯,透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到当地的资料汇集设备。

资料汇集设备在收集完当地的所有监测点的资料后会将资料透过手机行动通讯网路回传到云端资料库,发展成二维面状监测网路系统。

植物疫情动态监测系统每30分钟会量测各监测点的气候资讯与农业害虫族群数量。江昭皑表示,经多次实验验证后,系统可提前7天预知可能发生的虫害爆发事件,平均第一天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成,比气象预报还准,有助于农民及早因应虫害及产销管控。

江昭皑表示,农民提前得知虫害预报后,就可提早防疫,例如先清理果园、套袋或喷药,减缓害虫危害。此外,这套系统还有专业气象模组,可监测当地的微气候,可以进行其他农业气候灾害监控的应用,如焚风来了系统可预先洒水,若有寒害发生也可马上通报农地主人及相关人员。

团队成员之一的台湾大学科技政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忠仁表示,政府如果采用这套系统,每年可省1500万元,农民产值可增加7%;根据研究团队估算,以爱文芒果为例,使用监测系统后,估计每公顷约可增加收益超过3万元。

江昭皑表示,目前系统只在少数合作单位进行试验,未来会考虑推广到一般农家使用,但为避免造成农民额外的经济负担,初期可能会先采租用的方式,租金每公顷每年希望订价在数万元左右,让农民可以负担得起,但因农业要立即获利并不容易,因此也会考虑从扶助弱势农业开始着手。

有别于一般工程系统的标准化,江昭皑表示,生物研究系统最大的困难点在于生物的习性、物种、生态等环境因素差异大,针对不同种类的田间害虫,就必须修改侦测系统,才能符合所需。

江昭皑也指出,生物系统技术虽不见得像工程系统复杂,执行上却也不容易,如虫道的开口比例,若是开口太大,化学诱引剂及性费洛蒙效果虽好,但计数精准度却会降低;开口太小虽计数精准度高,但诱引的效果会降低,如何取得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都是研究团队所面临的考验。

目前由台大团队所研发的植物疫情动态监测系统,多项技术领先全球,因此也受到不少国家青睐,如美国、以色列等国,都对监测系统很感兴趣,想要与研究团队进行合作,有的国家更希望直接购买系统。

江昭皑表示,各地害虫、习性和生态都不同,生物研究系统常需客制化才能使用,因此研究团队也积极进行跨国交流合作,如今年在农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就将和美国合作,到夏威夷当地进行移地研究,协助建置监测系统,让此项技术迈向国际化。

为提升研究应用广度,江昭皑指出,未来也将在研究中导入影像辨识技术,如兰花温室里的银叶粉虱与蕈蝇,透过影像辨识搭配无线感测技术收集虫数资讯,更可有效了解温室兰园害虫的情况,帮助农民管控兰花品质。

除了生物机电科技团队外,研究团队也和台大管理学院组成的行销团队合作,希望建立营运行销模式,将前端监测和后端行销结合,先透过疫情监测系统,有效记录农产品生长状况,作为农产品生产履历资料,并协助估算何时是最佳采收期,再透过社群网路平台,作为农家和消费者间沟通的桥梁,让农业产销迈向智慧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