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反占中”动员模式似六七暴动前

人气 16
标签:

【大纪元2014年08月19日讯】由香港亲共阵营总动员的“反占中游行”闹剧,令中共在香港的地下党组织前所未有地大曝光,当中不少是以各类联谊会、妇女会、商会等民间社团名目掩护下的中共外围特务组织。有评论指,中共在此次“反占中游行”中的动员模式是中共惯用手法,同香港六七左派工会暴动相似。

香港六七暴动于1967年5月6日发动,是一场由香港亲共左派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展开对抗港英政府的暴动。由最初的罢工、示威,发展至后来的暗杀、炸弹放置和枪战。造成至少51人死亡。

此次香港“反占中游行”主办方,是由香港逾千个工商、劳工、专业和政治等红色团体联署组成的“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不少领头人都身兼中共全国政协委员职务。一场反占中闹剧,让中共培植多年的红色力量全部浮上台。

据苹果日报报导,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认为,大联盟明显是以中共的动员模式,即由上而下于各战线动员,以组织为单位,满足官方的政治任务。刘认为,现时本港社会气氛与六七暴动前夕相似,社会严重撕裂,官方却无疏导对立情绪,反而加剧对立。

时事评论员程翔也认为,大游行与六七暴动的发展甚相似,先是表面上由群众发起、背后获中共撑腰的运动,发展至一定程度获官方认可。

陈健民表示,反占中的运动模式与中共建政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由上而下、“人人过关”的动员模式相似,由同乡会到银行界,各单位都被迫表态,这种情况好似哈维尔(捷克首任民选总统)回忆共产党治下捷克再无‘非政治空间’,就算一间卖菜小店,都要贴政治宣传海报去表态,不容许任何人政治中立。一旦有人表示政治中立,即被打成反政府。”

陈健民称,这种大规模动员是专制政权惯用伎俩,尤以一权独大的共产国家为主,如北韩每逢大庆典,都出现运动群众的场面。现在用到香港上,非常可怕。

六七暴动背景

香港六七暴动于1967年5月6日发动,同年10月份基本结束,是一场由香港亲中共的左派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展开对抗香港政府(港英政府)的暴动。由最初的罢工、示威,发展至后来的暗杀、炸弹放置和枪战。暴动期间,最少造成包括十名警员殉职几十名工人死难在内的51人死亡,包括212名警员在内的802人受伤,1,936人被检控。事件中共涉及1,167个炸弹。

香港商业电台节目主持人林彬在节目中强烈批评左派的暴力行径数日后,他与堂弟遭人投掷汽油弹烧死,被认为是香港六七暴动场面惨烈与言论自由受影响的标志性事件。林彬被烧死第二天,中共左派报章出街的文章头条是:“地下锄奸队做得好!汉奸林彬被处死”。

香港六七暴动前夕,正值文化大革命在大陆爆发。香港左派积极捕捉发动骚乱的机会,而67年频繁的劳资纠纷就成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新华香港分社高层官员主动发起斗争,矛头指向港英政府,利用香港爱国群众抗拒港英殖民统治的情绪煽动群众。

除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和香港左派阵营,北京在六七事件亦担当重要角色。67年5至8月期间,《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两篇社论和八篇评论员文章,支持香港左派的斗争,中共外交部亦数度向港英当局和英国政府提出抗议,令香港左派一度以为得到北京鼎力支持。香港左派因应“中央最高指示”,陆续在港成立“斗委会”,准备与港英展开“武力斗争”。

六七暴动对香港亲共左派造成致命的打击,不少地下组织在事件中曝光,有部分人被遣返大陆。左派暴力抗争的手法失去民心;暴动后,有不少之前属于或是接近左派的人士从此脱离左派组织。中共左派声势直到八九十年代才慢慢平息下来。

责任编辑:林诗远

相关新闻
港网媒主编失竞逐记协主席资格 曾受访官媒背景博客
香港水务署透露正检讨加水费
研“绿在区区”营运延长3小时 港推积分换超市券
李敏妮丧失竞逐香港记协主席资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