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一试两用免特先后 台国教待厘清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8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20日电)教育部即将于本月21日、22日举办全国教育局处长会议,十二年国教入学制度改革预料成为讨论焦点,包括“一试两用”如何两用,以及免试、特招谁先谁后,仍待厘清。

8月中旬第二次免试放榜后,入学制度检讨声浪不断,县市首长纷纷表达意见。历经数轮讨论,104学年度高中职入学制度蓝图,已逐渐清晰。

按照教育部规划,明年入学制度将在改变最小的状况下修正,维持十二年国教免试为主、特招为辅的架构,特招考试(非艺才、体育的特色甄试)规模将进一步缩小。全国15就学区中,预估只剩基北、中投、台南3区举办,且明星学校特招名额从现行的75%,将一举砍到低于50%。

今年争议纷纷扰扰的免试入学超额比序问题,教育部和各区已达共识,志愿序将采“群组计分”,改变今年差一志愿就扣一分的状况;写作测验比序将往后调整,避免成为胜负关键;多元学习表现项目,则朝简化方向改革。

今年许多学生参加国中教育会考、特色招生考试2次大型考试,一路“折磨”到8月中旬,明年如何缩短入学时程成为当务之急。

教育部决定以“一试两用”为原则,不再举办大规模的特招考试,而以国中教育会考成绩,同时用于免试及特招2项管道,减轻学生压力。

然而,究竟“一试”如何“两用”?各界仍有不同意见。台湾全球化教育推广协会理事长陈超明表示,会考是诊断工具,不是成就工具,不该作为分发的唯一依据。全国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吴福滨也认为,会考原始设计只有3等级,目的是检测国中生的学力,特招是针对天赋优异的学生,应该要有不同题目。

教育部基于上述原因,倾向只把会考当门槛,再依特招学校需求加考1到3科;台北市则希望别再增加考试,直接以会考成绩加权换算;另外各方还有加考小论文、非选择题等提案。

国教行动联盟理事长王立昇表示,如果再“加考”,学生一定又会慌了。去年北市夭折的“类PISA特招”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教师不知从何教起,心慌的学生只好纷纷跑去补习。

王立昇认为,直接以会考成绩换算用于特招,是现阶段比较合适的方案,但只能当作“过渡”,待高中职特色课程发展成熟,再适度增加考试,“如此一来才是真特招。”

除此之外,分发方式仍悬而未决,台北市、台中市主张“先特后免”,但如此一来就有违背“高级中等教育法”的疑虑,教育部因此主张“一次分发到位”,即免试、特招同时分发。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理事长张旭政表示,其实不管是一试两用、还是先特后免,都只是“在技术上维持特招的存在”。他乐观认为,为明星高中量身打造、不符十二年国教精神的特招考试,今年报名人数已不如预期,明年名额大砍,加上少子化趋势,快则2、3年,慢则4、5年就会寿终正寝,“或许再忍个几年就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