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莫拉克重建画句点 盼经验传承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8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7日电)莫拉克重建会在土石松动、路毁桥断的艰困环境下,逐步完成重建任务。即将吹熄灯号的重建会希望这段艰辛的重建经验,能够永续传承。

民国98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重创南台湾,造成许多土地及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行政院于灾后成立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 ,展开重建工作,历经5年投入后,重建会将于今年8月8日结束重建任务。

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执行长陈振川表示,灾后重建是条漫长且复杂的路,一开始灾后民意高亢,加上土石松动、路毁桥断,重建会人员冒着危险穿梭山林中,石块还在掉落、漂流木堆满河谷,攀走“山羊才能走的路”。

面对艰困的环境和挑战,陈振川将创新作为引入重建会,例如扁平式管理,来促进横向协调、垂直整合。

陈振川表示,过去政府单位切割清楚,深怕踩线,但各部会人员加入重建会第二天,他就告诉大家“忘记你从哪个机关来”;因为重建会常需在外掌握第一线问题,因此所有人行程透明化,以便他人适时协助,公文也多都透过智慧型手机处理。

和灾民建立互信,也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陈振川表示,灾民面对残破不堪的家园,常有许多问题和要求,因此他选择直接回应,“可以的就可以,不可以的就直接说明”,久而久之慢慢取得灾民的信任。

重建工作包罗万象,涵盖林务、水保、公路、水利等。陈振川表示,“重建就是要跟时间赛跑”,损坏的堤防或桥梁道路、砂石淤积的河川若不即时修复和清除,下次台风来可能又会遭殃,因此他们改良桥墩、进行疏濬,并落实山河桥路共治。

“即使台风或豪雨来袭,老百姓都可以安然睡觉,是重建会的心愿”陈振川说,过去阿里山的道路曾受莫拉克风灾影响而柔肠寸断,今年中台麦德姆袭台时,曾让陈振川担心当地重建的道路,幸好里长传来好消息,阿里山道路未受影响,也让他放下心头大石。

在重建过程中,屏东林边茄苳一度面临迁村问题,也让陈振川印象深刻。他表示,当时林边茄苳地区整个被土石掩埋,卫生单位担心排水问题会产生疾病,但若要迁村,又得面临安置和学校即将开学的问题,考虑再三后,他决定不迁村。

陈振川一方面要求封路,一方面指示县政府进行排水整治,并利用机械加速处理,日以继夜在7天内完成任务,后续也没有产生H1N1等传染病问题,可说是重建工作中一个关键决策。

尽管重建会的任务即将告一段落,但陈振川表示,莫拉克风灾相关的重建经验和史料,后续将在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展出,国家地理频道也将播出莫拉克重建过程的纪录影片,重建会这段艰辛的重建经验,应予永续传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