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斯中医岐盛堂心愿:疗效快,多救人

安琪工商

人气 360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3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安琪工商报导)假如上天给了你一双神奇的手,你会如何运用它?有人说:我要用它谋生;有人说:我要用它发财、出名;岐盛堂的徐老中医说:我要用它治病救人。

岐盛堂易医诊所是珀斯一间新开张不久的中医诊所,其坐诊的徐向东中医是有40多年从医经验的澳洲注册中医师。岐盛堂去年11月底开业第一天义诊,全天10个小时,为55位患者进行了治疗。开业3个多月以来,又为不少珀斯患者减轻或消除了病症。尽管辛劳,但治病救人带给徐中医的满足感无法用物质衡量。徐中医说,岐盛堂的心愿是要做多救人、疗效快的中医诊所。

“我这大半辈子没赚到什么钱,但欣慰的是救活过几条命。”

时间回到12年前的2003年,当时59岁的四川眉山县彭姓男患者高烧了10个月,被诊断为肺结核合并骨结核。华西医科大学给其两度下病危通知书,同时劝其出院,说:兵(病)强官(指医生)不强,没得法喽。患者只好入住眉山县二院做保守治疗。

病人家属抱着最后的希望,通过网络联系到了当时身处山西省的徐中医,请他前往四川出诊。当徐中医见到患者时,场景好不凄凉。患者只剩下骨头架子包着一层皮,一侧大腿上有鸡蛋大一个洞,腿一动,洞里就往外流脓。在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徐中医在患者的腘窝(膝盖后面)处开了个口子,顿时流了一盘子脓血出来。徐中医对伤口用中药冲洗,同时亲自抓药熬药,到第七天患者高烧退了。待徐中医刚要回山西时患者温度又上来了,于是在药方中又加了些热药,把温度彻底降了下来。半年后徐中医打电话回访,患者说正在康复中。

还曾有一位21、2岁的年轻男子,患了耐药性肺结核,在当地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半年,发烧不断,病情有增无减。当时正好有法国专家来该医院参观会诊,对此患者也表示说没法医治。后来在徐中医的治疗下不仅走出鬼门关,还结婚生子,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再有一例患结核病20年的患者,在徐中医手下治疗了8年。该患者康复后去拜会徐中医,进门第一句话就是:“徐大夫,我这条命是你给的呀!”

不断摸索 用心治病

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徐中医对每个病人都非常精心,不敷衍,治疗后及时跟踪,这是岐盛堂的助理陈女士对徐中医最深刻的印象。“而且徐中医(治疗)很有办法。” 陈女士说,“可能是他经验非常丰富的原因。”

徐中医说,他从13岁开始练武,师父是骨伤科高手;而其父亲是军医,在骨伤科方面也有绝招;徐中医本身搞过10年的解剖学,对人体结构非常熟悉;他也曾慕名前往北京,从师于家传300年的骨伤科神医“双桥老太婆”罗有明。这都使得徐中医在骨伤科治疗上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据徐中医介绍,骨伤科是中西医之间的桥梁,有着共同认可的有形的解剖学依据,但是中医看待骨伤病却和西医完全不同。中医是通过脉诊、舌象、全身气血,全身整体看待骨伤病。在中医骨伤科,诊断是一大关,要通过症状(据病人描述)、体征(由中医师检查)和经验(找出患者如何痛、什么姿势痛、什么时候最痛等),正确对患者进行诊断。徐中医说,他也是摸索了很多年,到后来这几年才掌握了诊断这一门的玄机。

岐盛堂曾接待过一名韩裔女性患者,腰痛严重到无法工作。到医院拍片,医生说骨头没事。徐中医通过症状、体征和经验,诊断其为股骨头坏死早期,经过徐中医的治疗后,患者疼痛大幅度减轻。

一名越南裔女性患者香儿,当时来岐盛堂时是扶着墙进来的。她整个屁股发麻,腿无力。到医院拍片后诊断为第四、第五腰椎横突,压迫到神经,是中等度腰椎退行性病变。经过岐盛堂治疗四次后,活动自如。患者复诊时对《大纪元》表示,她非常感激徐中医治好了她的病。

岐盛堂还接待过腰椎间盘突出十多年的印度裔患者、咳嗽了一年的老年患者、因糖尿病造成皮肤严重瘙痒的病患、被牛皮癣折磨的西人女性患者等等。都是在几次治疗后症状得到大幅度缓解或康复。其中最突出的是被牛皮癣折磨的西人女性患者Gem,她当时是哭着走进岐盛堂的。在接受第一次治疗后,她晚上回家睡了第一个安稳觉。后来Gem写来感谢信,感谢徐中医减缓、消除了她的病症。

“选择脐针因为看重它的疗效。”

来到岐盛堂的患者,不少是看过很多西医、中医后未能康复,前来试试运气的,没想到治疗效果如此显着。徐中医介绍说,岐盛堂的治疗效果好,是因为采用了脐针为主,体针、中药为辅,再加上手法的治疗方法。

徐中医当年遵循脉诊找到脐针,被脐针的显着治疗效果所折服。他说,脉诊是诊疗手段,脐针是治疗手段。脐针是通过调动人在脱离娘胎时,蛰伏在肚脐下面的先天经气的治疗方法,而体针是依靠后天经气、十二经络来治疗,因此脐针的治疗效果更胜一筹。

以弘扬古典中医为己任

对于脐针未来的发展方向,徐中医认为,只有立足于古典中医,才能持续保持其生命力。而徐中医的古典中医理论,更是为现在主流的传统中医理论所难以接受。他说,传统中医理论很多都偏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些中医经典的本意。举个简单例子,在张仲景的《伤寒论》出现的汉代, 1两为现代的15.625克,然而自明代迄今广为流行的“古之一两,约今之一钱”,使得经方(注:中医术语,指张仲景著作中使用过的“医经之方”)仅为原方的1/10。而剂量问题是经方治病的核心,没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破特定的“质”。这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经方治疗效果不显着的原因之一。

三千年前,中国的《易经》中写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徐中医说,古典中医讲形而上、道的层次,传统中医讲的是形而下的层次。在治病救人的空余,徐中医研究最多的就是古典中医。他说:“我最希望能够一、两副,三、五副药就能治好患者的病。”“追求尽量短时间治愈病人,这是古典中医的精髓。”

责任编辑:周鑫

相关新闻
“多爱自己一点~自然美中医美容” 讲座
外电﹕东方传统医学与西医之间的较量
胡乃文澳洲中医巡回讲座昆士兰爆满
布里斯本将举行筋络健康讲座及整复课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