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斯中醫岐盛堂心願:療效快,多救人

安琪工商

人氣 360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安琪工商報導)假如上天給了你一雙神奇的手,你會如何運用它?有人說:我要用它謀生;有人說:我要用它發財、出名;岐盛堂的徐老中醫說:我要用它治病救人。

岐盛堂易醫診所是珀斯一間新開張不久的中醫診所,其坐診的徐向東中醫是有40多年從醫經驗的澳洲註冊中醫師。岐盛堂去年11月底開業第一天義診,全天10個小時,為55位患者進行了治療。開業3個多月以來,又為不少珀斯患者減輕或消除了病症。儘管辛勞,但治病救人帶給徐中醫的滿足感無法用物質衡量。徐中醫說,岐盛堂的心願是要做多救人、療效快的中醫診所。

「我這大半輩子沒賺到甚麼錢,但欣慰的是救活過幾條命。」

時間回到12年前的2003年,當時59歲的四川眉山縣彭姓男患者高燒了10個月,被診斷為肺結核合併骨結核。華西醫科大學給其兩度下病危通知書,同時勸其出院,說:兵(病)強官(指醫生)不強,沒得法嘍。患者只好入住眉山縣二院做保守治療。

病人家屬抱著最後的希望,通過網絡聯繫到了當時身處山西省的徐中醫,請他前往四川出診。當徐中醫見到患者時,場景好不淒涼。患者只剩下骨頭架子包著一層皮,一側大腿上有雞蛋大一個洞,腿一動,洞裡就往外流膿。在徵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後,徐中醫在患者的膕窩(膝蓋後面)處開了個口子,頓時流了一盤子膿血出來。徐中醫對傷口用中藥沖洗,同時親自抓藥熬藥,到第七天患者高燒退了。待徐中醫剛要回山西時患者溫度又上來了,於是在藥方中又加了些熱藥,把溫度徹底降了下來。半年後徐中醫打電話回訪,患者說正在康復中。

還曾有一位21、2歲的年輕男子,患了耐藥性肺結核,在當地結核病專科醫院住院治療半年,發燒不斷,病情有增無減。當時正好有法國專家來該醫院參觀會診,對此患者也表示說沒法醫治。後來在徐中醫的治療下不僅走出鬼門關,還結婚生子,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再有一例患結核病20年的患者,在徐中醫手下治療了8年。該患者康復後去拜會徐中醫,進門第一句話就是:「徐大夫,我這條命是你給的呀!」

不斷摸索 用心治病

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徐中醫對每個病人都非常精心,不敷衍,治療後及時跟蹤,這是岐盛堂的助理陳女士對徐中醫最深刻的印象。「而且徐中醫(治療)很有辦法。」 陳女士說,「可能是他經驗非常豐富的原因。」

徐中醫說,他從13歲開始練武,師父是骨傷科高手;而其父親是軍醫,在骨傷科方面也有絕招;徐中醫本身搞過10年的解剖學,對人體結構非常熟悉;他也曾慕名前往北京,從師於家傳300年的骨傷科神醫「雙橋老太婆」羅有明。這都使得徐中醫在骨傷科治療上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據徐中醫介紹,骨傷科是中西醫之間的橋樑,有著共同認可的有形的解剖學依據,但是中醫看待骨傷病卻和西醫完全不同。中醫是通過脈診、舌象、全身氣血,全身整體看待骨傷病。在中醫骨傷科,診斷是一大關,要通過症狀(據病人描述)、體徵(由中醫師檢查)和經驗(找出患者如何痛、甚麼姿勢痛、甚麼時候最痛等),正確對患者進行診斷。徐中醫說,他也是摸索了很多年,到後來這幾年才掌握了診斷這一門的玄機。

岐盛堂曾接待過一名韓裔女性患者,腰痛嚴重到無法工作。到醫院拍片,醫生說骨頭沒事。徐中醫通過症狀、體徵和經驗,診斷其為股骨頭壞死早期,經過徐中醫的治療後,患者疼痛大幅度減輕。

一名越南裔女性患者香兒,當時來岐盛堂時是扶著牆進來的。她整個屁股發麻,腿無力。到醫院拍片後診斷為第四、第五腰椎橫突,壓迫到神經,是中等度腰椎退行性病變。經過岐盛堂治療四次後,活動自如。患者複診時對《大紀元》表示,她非常感激徐中醫治好了她的病。

岐盛堂還接待過腰椎間盤突出十多年的印度裔患者、咳嗽了一年的老年患者、因糖尿病造成皮膚嚴重瘙癢的病患、被牛皮癬折磨的西人女性患者等等。都是在幾次治療後症狀得到大幅度緩解或康復。其中最突出的是被牛皮癬折磨的西人女性患者Gem,她當時是哭著走進岐盛堂的。在接受第一次治療後,她晚上回家睡了第一個安穩覺。後來Gem寫來感謝信,感謝徐中醫減緩、消除了她的病症。

「選擇臍針因為看重它的療效。」

來到岐盛堂的患者,不少是看過很多西醫、中醫後未能康復,前來試試運氣的,沒想到治療效果如此顯著。徐中醫介紹說,岐盛堂的治療效果好,是因為採用了臍針為主,體針、中藥為輔,再加上手法的治療方法。

徐中醫當年遵循脈診找到臍針,被臍針的顯著治療效果所折服。他說,脈診是診療手段,臍針是治療手段。臍針是通過調動人在脫離娘胎時,蟄伏在肚臍下面的先天經氣的治療方法,而體針是依靠後天經氣、十二經絡來治療,因此臍針的治療效果更勝一籌。

以弘揚古典中醫為己任

對於臍針未來的發展方向,徐中醫認為,只有立足於古典中醫,才能持續保持其生命力。而徐中醫的古典中醫理論,更是為現在主流的傳統中醫理論所難以接受。他說,傳統中醫理論很多都偏離了《黃帝內經》、《傷寒論》這些中醫經典的本意。舉個簡單例子,在張仲景的《傷寒論》出現的漢代, 1兩為現代的15.625克,然而自明代迄今廣為流行的「古之一兩,約今之一錢」,使得經方(註:中醫術語,指張仲景著作中使用過的「醫經之方」)僅為原方的1/10。而劑量問題是經方治病的核心,沒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破特定的「質」。這是現在普遍使用的經方治療效果不顯著的原因之一。

三千年前,中國的《易經》中寫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徐中醫說,古典中醫講形而上、道的層次,傳統中醫講的是形而下的層次。在治病救人的空餘,徐中醫研究最多的就是古典中醫。他說:「我最希望能夠一、兩副,三、五副藥就能治好患者的病。」「追求儘量短時間治癒病人,這是古典中醫的精髓。」

責任編輯:周鑫

相關新聞
“多愛自己一點~自然美中醫美容” 講座
外電﹕東方傳統醫學與西醫之間的較量
胡乃文澳洲中醫巡迴講座昆士蘭爆滿
布里斯本將舉行筋絡健康講座及整復課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