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翻转蓝领刻板印象 技职教育炙手可热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04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报导)少子化招生不易,加上青年就业氛围严峻,“毕业后立即就业”成为招生一大诱因。近年来技职教育与产业密切结合,例如中华科大航空机械系、桃园方曙商工飞机修护科,与航空业者合作,开设飞机修护专班;让毕业生既有专业技能,未来就业又能占有一席之地,打破过去技职出身为黑手的刻板印象,成为炙手可热的选择。

技职教育的理念,除了提供学生专业技术教育,毕业后有一技之长投入就业市场之外,藉由产学结合,更带动经济发展。不过教改后,大多数职校毕业生为了“升级”热衷于升学,整体开始向学术化倾斜。

过去10年技职体系普遍问题包含学校与产业界普遍互动不足,教师缺乏实务工作经验,课程设计因少见业界人士参与,内容与时代脉动显有脱节。以上种种因素,皆造成产学之供需面极大落差,不仅不利学生就业,产业界也常感叹找不到人才,造成业界无人才可用后遗症。

教育部技职司长李彦仪谈到,外界不断提出上述问题,认为技职教育应转变调整,因此,教育部编列新台币202亿元,推展为期5年的“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从2013 年开始规划,2014年开始实际推行至今,就是希望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产学合作 纾解技职困境

技专校院近年扩大和产业合作,透过产学策略联盟增加学生实习机会,逐渐纾解过去技职所面临的困境。

李彦仪举例,首先教育部建立学校、企业的交流平台,目前共有84个产业、企业与学校连结,让企业与学校两方共同针对目前业界最新技术所需设置课程。例如成立“产业学院专班”,让学生在校时,由企业派专人到学校,按照业界所需设计、实作课程,同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接受训练,毕业后就直接由企业留用。

针对技职教学设备需要汰旧换新问题。李彦仪说,“产业学院专班”也让企业协助学校更新设备,除了提升教学、更能让校方实作设备直接与业界最新技术无缝接轨。

台北科技大学在两年前提出产学携手,和木栅高工、瑞健集团合作设学徒制专班,就拥有很好的成果,因毕业保证就业,木栅高工登记分发分数提高了近40分,也让更多学生愿意选择技职体系。李彦仪提到,产学合作、人才培育的模式已越趋热络,“效果已经慢慢浮现出来。”

因保障未来就业机会,许多学生家长也逐渐改变“文凭至上”旧有观念,许多科技大学与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后,除了可扩展大学毕业生实习和工作机会,大学也可从高中端就开始招揽学生,成为少子化招生的另一项诱因。

实作课程增15学分

除此之外,政府从民国88(公元1999)年开始修定的技职课纲,把学生的实习课程缩减,从一星期14节课减为6节,导致技职教育弱化,才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对此,李彦仪提到,未来随着高职课纲修正,实作课程将增加15学分,从原来30~45学分,增加到45~60学分,大幅提升技职学生实作的课程,这项议题讨论已久,希望能在105年公布。◇

责任编辑:陈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