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多疑性格 惹人厌?(一)

作者:胡乃文(台北上海同德堂中医师)

性格多疑的人与人相处不易,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困扰,身边家人该如何对待?(Fotolia)

人气: 520
【字号】    
   标签: tags:

编者按
天生敏感多疑怎么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但性格多疑的人与人相处不易,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困扰,中医有无办法可以改善这种性格状态呢?身边家人又该如何对待?

人,注意和检视身边的可疑事物,见有任何不寻常事物产生疑心,绝对不是什么坏事;因为那是为了生存的。疑心本就是天生的,本就是为了在所处环境中能生存的。

正常的疑心,不致于有什么问题。可是,疑心过度,就成为疑心病,多疑、甚或猜疑、更甚或许猜忌,就不太好了。

个性多疑 让人不敢恭维

阅读《三国》,曹操的多疑个性,让人不敢恭维,他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吕伯奢一家被曹操所杀,九口人死得不明不白而且冤枉。

医家方面,比较有名的一个故事,说华佗被选为曹操私人看病的医生,因替他看出脑瘤必须动手术取瘤,却被曹操误以为是关羽派来的奸细,害死了华佗,自己最后也老命不保。

中、西医能否治多疑病?

如果把多疑这种特性,叫做“病”,那就是必须治疗的意思。想要治疗这类“病情”,其实没有什么有效和实用的“药”;中医、西医皆然。

西方医学的“精神医学”方面,认为它和“消极的暗示”有关。治疗也都以“精神治疗”为主,例如指导认识多疑的危害,让病人果断克服多疑,以高度的理智、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待人;例如自我暗示,厌恶猜疑;例如建议病人参加社团,坦率、诚恳的向团体提出疑惑,心平气和的谈话,可能解开疑团。

中医治病,必须分辨“病因”。“多疑病”,从内因来看“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方面分析,除了“喜”之外,都可能致病;只是,忧、思、惊、恐是必定脱不了干系的。忧思伤脾、惊恐伤肾,也许利用相生相克的方式,能治疗。

过度猜忌、防卫 从教育着手导正人心

从教育方面,在根本上改变人的多疑,笔者认为应该比起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要好得多。

父母怕孩子在外发生危险,教给孩子留意身边不寻常现象,让孩子远离危险,常常教孩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没错,这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是这却有可能导致孩子错误解读,变成为过度的防卫心理,而这种现象却普遍的愈来愈严重。所有身边的人都可能对自己不利,多疑性格就容易产生。人人为近敌,极度防备的多疑,其实是很不健康的状态。

修炼中的“忍”有助解惑

多疑,不过就是,自我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利,怀疑过度了。

笔者在法轮功学员经常阅读的,一本名叫《精进要旨》的书中,见到一篇要求修炼人的“何为忍”文章;其中有“根本就不产生气恨,不觉委屈”之忍,感觉那讲得太好了。

忍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产生气恨、不觉得委屈”。

“多疑”的解决办法就可能在这当中忍一忍;找到那个可能觉得不利因素的源头,沟通它,说清楚弄明白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张静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