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学者:故宫文物迁存 另种文化抗战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7月8日报导】(中央社台北8日电)今年是对日抗战胜利70周年,国史馆举行国际研讨会。学者认为,故宫文物因在抗战期间的迁移,已和全国人心连结。保存国家重要文物是凝聚全国人心、另一种文化抗战的表现。

国史馆从7日起至9日在圆山大饭店举办3天的“战争的历史与记忆: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进行第二天的议程。

在“战时文化”这个主题讨论议程中,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副研究员郑永昌和东吴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李泰翰以“誓守国宝—日本侵华时期故宫文物之迁移及存护”为题进行报告。

报告中指出,918事变后,文物南迁过程并非顺遂无碍,有“在地保存”和“迁地保存”之争,还有因为上海是租借区,有人反对迁沪保存。

但因为中央、地方和故宫密切配合,南迁顺利完成,绝大多数文物分5批运抵上海,等建立南京保存库,就迁存南京。李泰翰说,蒋中正在文物得以迁至南京起了颇大作用,包括故宫文物保存、南迁路线的决定,都和蒋中正有关。

77事变后,故宫为了保存国粹,先将国宝级文物运出,此为南路;其余2路则以抢救方式运离南京。

报告指出,文物疏运初期迁移频繁,抗战时期故宫在人力、物力都缺乏状况下,尽力做好防空、防掠、防潮、防火、防蛀、防鼠等防护工作,让国家文物在艰困环境下可以妥善保存。

两位学者认为,故宫文物从北平迁出之后,到抗战胜利长达10余年,历经全国多个省份,早已经不单只是与北平一地画上等号的文物,而是和全国人心连结,播迁过程中让不同地区的人民紧密合作。

他们并指出,抗战不只是军事武器和敌人的正面冲突,保存国家重要文物不被敌军掠夺或是毁损,更是凝聚全国人心另一种文化抗战的表现。

评论